:::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046 ms
共 3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吳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國又回到改革前的衰弱,往後更任商鞅變法後秦國所宰割。 著作及觀點《吳子》《吳起玉帳陰符》,三卷,已佚。《吳起教戰法》,已佚。是繼《孫子兵法》後,影響中國軍事理論甚巨的兵家聖典:強調識人任人、養才用才的重要觀點,重視靈活思維、當機立斷的謀略智慧;其人在戰事頻仍的時代中成就不敗的兵聖之譽,其書在中華兵家的著述史上,亦得享「武經」之稱。 評論柏楊對吳起的評論:吳起何負於魯國?被疑逃亡。何負魏國?又被疑逃亡。何負於楚國?更遭殺身之禍。吳起的遭遇,正是一個...
|
沈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上、去、入)和八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之說。他曾撰寫《四聲譜》(已佚),專門研究聲律理論。聲律論的提出雖然為詩歌創作帶來了一些不必要的禁忌,但卻也因而推進了五言古體詩向律詩(近體詩)的演變進程,在詩歌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對於聲律論,沈約曾說:「自騷人以來,此祕未睹」,它確實引起了人們對詩歌格律和音樂美的普遍重視,其功績是不可抹煞的。沈約所撰寫的《宋書‧謝靈運傳論》,也是古代文學批評史上一篇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著述。另外,他還提出了「以情緯文,以文被質」的觀點,主張文學作品應該情文互用,做到...
|
許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性淳篤,少博學經籍,師事賈逵,專攻古文經學,時人譽為「五經無雙許叔重」,官至太尉、南閣祭酒。著有《五經異義》,今已亡佚。又著有《說文解字》十四卷,為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專著,對後世影響很大。
|
四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體兩手兩足的總稱。《孟子.盡心下》:「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血模糊汙了一身,軟答剌冷了四肢。」
|
濡沫涸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濕2>,相濡3>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注解〕
(1) 涸:音ㄏㄜˊ,水乾竭、乾枯。
(2) 相呴以濕:泉水乾涸,魚兒張口哈氣互相潤濕。呴,音ㄒㄩˇ,張口哈氣使對方溫潤。
(3) 濡:音ㄖㄨˊ,沾溼。 ◎2《莊子.天運》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夫仁義憯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傑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
|
道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淨土論》二書,不知卷數。不過上述諸書,除《人本欲生經注撮解》一書尚存於《大藏經》之外,其餘諸書皆佚失。 思想觀點道安的思想立足點,完全是佛教式的,也就是宗教的,並非純玄學。雖然他有一套類似清談玄理的佛學理論(本無論),但與佛教清談家絕對不同。他不以逞玄談、或博取上留社會之清譽為己足。而係以其理論,作為信仰的心理基礎。 評價道安對佛教的傳布、教團內部制度的確立、譯事的提倡、佛典的整理、佛學思想的集大成等,任舉一項,都足以使他名垂史籍。這種功積,在我國佛教史上無人可以比擬。 註明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斯思想家六》台灣商務印書...
|
陸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240~前170)秦末楚人,從漢高祖定天下,長於口辯。曾出使南越招諭趙佗,拜為太中大夫。時於高祖前稱說詩書,帝乃令著秦、漢所以興亡之故,因成《新語》十二篇。亦擅辭賦,《漢書.藝文志》分辭賦為四派,其中一派即以陸賈為首。作品已佚。
|
晏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愁別緒是晏殊詞的主要內容,但文采瞻麗閑雅,筆調淡雅清新,描寫準確傳神。 著作原有文集240卷,已散佚,僅存《珠玉詞》一卷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僅存的《珠玉詞》一卷,卻是玉潤珠圓,膾炙人口。 評價《宋史》本傳說他:「文章瞻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閑雅有情思。」王灼《碧雞漫志》:「晏元獻公長短句,風流蘊藉,一時莫及;而溫潤秀節,亦無其比。」劉攽《貢父詩話》:「晏元獻尤喜江南馮延巳歌詞,其所自作,亦不減延巳。」 特色簡介晏殊在由五代詞向北宋詞過渡時期,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
|
竹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戲劇道具。以小竹竿象徵馬。《宋元戲文輯佚.耿文選》:「士女竹馬兒使軍器,十人齋郎甚臉嘴。」
|
八兩半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半斤八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斤、兩都是計算重量的單位。宋制以十六兩為一斤,半斤就等於八兩,所以用「半斤八兩」來比喻兩者相等,彼此一樣。在宋代的戲曲已見使用,如《張協狀元》裡一個粗獷的淨角和一個滑稽的丑角為錢起了爭執,居中調停的末角就說兩人「半斤八兩」,一樣無理。《宋元戲文輯佚.王質》:「伊嬌俊,我鶻伶,算半斤八兩稱兒稱著不沉不輕。」意思是兩人一樣輕巧嬌美,可見此為當時常用的俗語。後來「半斤八兩」就被用來比喻彼此相當,不相上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