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7.23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折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曲名。屬橫吹曲。傳為漢朝張騫從西域傳入的摩訶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聲二十八解而成,為軍樂。魏晉時古辭亡。南朝梁、陳以後多用為傷春懷別,思念遠人之辭。曲調憂傷悲涼。也稱為「折楊柳」。
巡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占卜星相的人。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今此人謂卜相之士為巡官。」《宋元戲文輯.風流王煥賀憐憐》:「自從共伊分散,無日不凝著淚眼。問巡官買卜求方便,無由再得相見。」
孔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國孔融文舉”六字,在燈謎界被尊為文人詩謎的開山作。孔融著述《隋書•經籍志》載《孔融集》9卷,已散。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輯本,通行本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 1卷。孔融文又見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其詩又見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漢詩》。 相關典故 小時了了 有一次,孔融跟父親到京師去,就順便拜訪河南太守李膺,當時孔融才十歲。由於李膺很自命不凡,不肯輕易的接見訪客。因此,孔融就對守門的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請替我通報一聲。」李膺聽到親戚來訪...
左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氣概。他現存的作品雖不多,但大都富於諷諭寄託,具有建安、正始的風骨和傳統。 著作左思原有集五卷,散,後人輯有《左太沖集》。•《三都賦》•《詠史》八首•《悼離贈妹詩》二首•《招隱詩》二首•《嬌女詩》•《齊都賦》 代表作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著論準〈過秦〉,作賦擬〈子虛〉。邊城苦鳴鏑,羽檄飛京都。雖非甲冑士,疇昔覽〈穰苴〉。長嘯激清風,志若無東吳。鉛刀貴一割,夢想騁良圖。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評價《文心雕龍才略篇》說:「 左思其才,業深覃思,盡銳於《三都》,拔萃於《詠史》。」《資料取自於維基...
池魚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及5>也。紂為不善於商,而禍充天地,和調何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文.辨惑》。 (2) 桓司馬:桓魋,春秋時宋國人,生卒年不詳。任司馬,宋景公寵信之。後得罪出奔至曹國,欲叛宋,曹人反叛魋,後又逃至衛國。 (3) 抵罪出亡:犯罪逃亡。抵,當。 (4) 竭池:將池水排盡。 (5) 及:牽連。〔參考資料〕 漢.應劭《風俗通義.文.辨惑》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俗說:司門尉姓池,名魚,城門火,救之,燒死,故云然耳。謹案:《百家書》:「宋城門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見,但就取之,喻惡之滋,並中傷良謹也。」
王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應是他一生心血所聚。上虞烏石山(今上虞章鎮濱筧槍山)有王充墓。《論衡》一書的精神在「疾虛妄」(〈文〉)。疾虛妄,疾的是「起眾書並失實,虛妄之言勝真美也」(〈對作〉)。漢朝是個讖緯符錄盛行的朝代,王充由於看到了世傳儒書充斥著荒謬,民間言談充斥著迷信,像《淮南子》就記載共工怒觸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維絕;堯時十日並出,堯上射九日等荒誕的故事。而這等書籍傳說,在民間可謂比比皆是。所以王充感到「心濆涌,筆手擾,安能不論?」而論述的方法則是:「論則考之以心,效之以事,浮虛之事,輒立證驗。」(〈對作〉)所以,《論衡》一書的方法...
賢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賢能通達。《宋元戲文輯.王祥臥冰》:「冷地思之,嬸嬸賢達人怎比?」《孤本元明雜劇.降桑椹.第一折》:「這孩兒他三從四德為先,貞烈賢達第一。」
暫勞永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勞永逸」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揚雄〈諫勿許單于朝疏〉(據《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引)且夫前世豈樂傾無量之費,役無罪之人,快心於狼望之北哉?以為不壹勞者不久1>,不蹔費2>者不永寧,是以忍百萬之師以摧餓虎之喙,運府庫之財填盧山之壑而不悔也。至本始之初,匈奴有桀心,欲掠烏孫,侵公主,乃發五將之師十五萬騎獵其南,而長羅侯以烏孫五萬騎震其西,皆至質而還。時鮮有所獲,徒奮揚威武,明漢兵若雷風耳。雖空行空反,尚誅兩將軍。故北狄不服,中國未得高枕安寢也。 〔注解〕 (1) :通「逸」。 (2) 蹔費:短時間的花費、費心。蹔,音ㄓㄢˋ,同「暫」。
晁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腰斬的。 哲學觀點研究張恢、申不害、商鞅的法治學說。 著作《漢書•藝文志》記載,晁錯有文31 篇,多,今存較完整8 篇,以《論守邊備塞疏》和《論貴粟疏》為著。清朝馬國翰嚴可均等著有輯本。 評價明代馮夢龍著有《智囊全集》,在序言中對晁錯的評價是:「錯不死於智,死於愚,方其坐而談兵,人主動色,迨七國事起,乃欲使天子將而己居守,一為不智,讒興身滅。雖然,錯愚於衛身,而智於籌國,故身死數千年,人猶痛之,列於名臣。」(資料取自於網路)
吳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書中提到武帝曾是齊明帝的佐命之臣,武帝不悅,下令將書燒毀,並將吳均免職。吳均史學著作很多,均已散。文章以描寫山水景物見長,「清拔有古氣」,時人多效法,有「吳均體」之稱。不久,奉詔修《通史》,上起三皇五帝,下訖南朝齊。普通元年(520年),書未成而卒。 特點吳均善於以駢文寫書信,今存《與施從事書》、《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3篇,俱以寫景見長。如「絕壁干天,孤峰入漢。綠嶂百重,青川萬轉」,「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明人輯有《吳朝清集》。 作品與宋元思書【原文】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