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花八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越數日,復還,曰:「大江以北,烽煙甚熾,吾未有備,將鳩工而飭材焉。惟重驚動相公起居,有足愧耳。」即函人、矢人,造作干戈器械,鍛鍊刮磨,錚錚有聲,數日而舉。乃集數百人,甲冑1>而馳,耀武庭中。庭不甚廣,而縱橫馳驟2>,五花八門3>,宛如教場演習兵弁4>也,一呼擁而去。 〔注解〕 (1) 甲冑:鎧甲和頭盔。 (2) 馳驟:騎馬疾奔。 (3) 五花八門:五花陣和八門陣,陣法變化多端。前者可參《隋唐演義.第六回》,後者可參《鬼谷四友志.卷二上》。 (4) 兵弁:兵士。弁,音ㄅ|ㄢˋ。
美不勝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不勝收」指美麗事物太多了,無法盡收眼底。可以用來形容風景、書畫、藝術創作等。例如袁枚的《隨園詩話》記載了一件事:袁枚是清代著名文人,有一次經過前禮部侍郎齊南的家鄉,當時齊南已經過世,他的兄弟請袁枚到家裡作客,拿出齊南生前的作品,請袁枚幫忙寫序。於是袁枚利用半天的時間翻閱摘錄,看到內容的繁富真是美極了,實在無法一一收錄。文中就用了「美不勝收」來表達齊南的作品又多又好,很難選擇。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他高中進士後,反而隱居在中條山,不出來作官。很多人仰慕他的學問與情操,前來從他求學,後來才被德宗為諫議大夫。韓愈就在文章中假設有人問:「陽城不是自願要作官的,他不發言也是謹守本分,何必這麼苛責他?」韓愈回答:「自古以來,聖賢之人都不是為了獲取名利與權勢而作官,而是憂慮時局的動盪,哀憐百姓的疾苦。學得了治世之道,不肯獨善其身,總想利用所學,對國家人民有所貢獻。如果陽城是個賢人的話,就應該知道現在時勢的困頓,為百姓所受的苦難而哀傷,然後盡自己所能去完成改善時局的職責,怎麼可以只顧過自己的安逸生活呢?」後來,文中的「畏天命而悲人窮」演變成「悲天憫人」這句成語,指憂傷時局多變,哀憐百姓疾苦。
嘆為觀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見叔孫穆子,說之。謂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擇人。吾聞君子務在擇人。吾子為魯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舉,何以堪之?禍必及子!」請觀於周樂。使工為之歌〈周南〉、〈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猶未也,然勤而不怨矣。」……見舞〈韶箾〉1>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2>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3>以加於此矣,觀止4>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注解〕 (1) 〈韶箾〉:音ㄕㄠˊ ㄕㄨㄛˋ,舜所制的樂曲,亦稱為「簫韶」。 (2) 幬:音ㄉㄠˋ,覆蓋。 (3) 蔑:音ㄇ|ㄝˋ,無、沒有。 (4) 觀止:觀覽到此為止。表示所見事物...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語.周語下》晉孫談之子周1>適周,事單襄公,立無跛,視無還,聽無聳,言無遠;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義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辯,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讓必及敵;晉國有憂未嘗不戚2>,有慶未嘗不怡。襄公有疾,頃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其行也文,能文則得天地。……且夫立無跛3>,正也;視無還4>,端也;聽無聳5>,成也;言無遠6>,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終也;慎,德之守也。守終純固,道正事信,明令德7>矣。慎成端正,德之相8>也。為晉休9>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國何取10>!」 〔注解〕 (1) 周:孫周...
恍然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高彥休《唐闕史.卷上.裴丞相古器》耕人墾田得古鐵器曰盎,……隱隱有古篆九字帶盎之腰。曲阜令不能辨,兗州有書生姓魯,善八體書,子男致于邑,出盎示之,曰:「此大篆也,非今之所行者。惟某頗嘗學之,是九字曰『齊桓公會於葵邱歲鑄』。」邑宰大奇其說,及以篆驗則字勢存焉,乃輦致於河東公之門。公以為麟經時物,得以為古矣,寶之猶鍾、玦、郜鼎也。……獨劉舍人蛻以為非當時之物,乃近世矯作也。公不悅曰:「果有說乎?」紫微曰:「某幼專邱明之書,齊侯小白諡曰桓公,九合諸侯,取威定霸,葵邱之會是第八盟。按禮經,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既葬然後反虞,既虞然後卒哭,卒哭然後定諡,則葵邱之會實在生前,不得以諡稱之,此乃近世矯...
紛至沓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樓鑰〈洪文安公小隱集序〉(據《攻媿集.卷五二》引)高宗皇帝將行內禪,聖意謂一時大典冊,不可輕屬,為翰林承旨。禪位之詔,登極之赦,尊號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紛至沓來,從容應之,動合體制,天下傳誦,極儒生之榮。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象床,所未至之國,將何以待君?臣戍願君勿受。」孟嘗君曰:「諾。」公孫戍趨而去。未出,至中閨10>,君而返之,曰:「子教文無受象床,甚善。今何舉足之高,志之揚也?」公孫戍曰:「臣有大喜三,重11>之寶劍一。」孟嘗君曰:「何謂也?」公孫戍曰:「門下12>百數,莫敢入諫,臣獨入諫,臣一喜;諫而得聽,臣二喜;諫而止君之過,臣三喜。輸象床,郢13>之登徒14>不欲行,許戍以先人之寶劍。」孟嘗君曰:「善。受之乎?」公孫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書門版曰:「有能揚文之名,止文之過,私得寶於外者,疾15>入諫。」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左傳.桓公十三年》。 (2) 孟嘗君:田文,生卒年不...
項莊舞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注解 項莊:項羽部將。=二.=釋義 在鴻門宴上,項莊假稱舞劍助興,實際上企圖乘機刺殺劉邦。比喻利用 某種藉口掩飾真正企圖。=三.=語源 《史記‧項羽本紀》:楚漢相爭時,項羽的謀士范增,企圖在鴻門宴上乘機殺死威脅項羽稱霸的劉邦。因項羽猶豫不決,於是范增急項莊,請他上前祝壽,借表演舞劍來刺殺在座的劉邦。張良見此,便到軍門見樊噲,樊噲問:“情況如何?”張良答道:“情況很危急!現在項莊拔劍舞動, 他的目標卻是沛公啊。”=四.=例子 他表面上跟我們合作,但我看這是項莊舞劍,只怕他想乘機吞併我們的公司。=五.=故事項羽的軍...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詞句上斟酌推敲。元.喬吉〈小桃紅.瓠犀微露玉參差〉曲:「含宮泛徵,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好詞,好詞。關情之處,令人淚落,真一時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節,正須好詞,不免赦其罪犯,他轉來,為大晟樂正,供應詞章。」也作「咬言咂字兒」、「咬文咂字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