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奈如之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可奈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無可奈何」這句成語指的是毫無辦法或沒有辦法可想的意思。典源出自於《戰國策.燕策三》。戰國末期,秦國勢力強盛,不斷出兵侵佔其他國家的領土。當時燕國是一個地處東北方的弱小國家,最初,燕王為了與秦國友好,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為人質,在秦國,太子丹受到很差的待遇。太子丹逃回燕國後,為了抵抗秦國的侵略,同時也為了報仇,便經人介紹認識了荊軻,請他作刺客,到秦國刺殺秦王。由於荊軻遲遲不出發,太子丹便催他趕快上路,荊軻說:「就算我到了秦國,秦王也不會見我啊!除非我能帶著樊於期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前往,也許就有機會見到秦王。」樊於期本是秦國的將領,因為得罪秦王,逃到燕國...
釣名欺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迫,隨時都可能亡國。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把滿腔壯志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在〈詭使〉篇中韓非認為,君主掌握法度,是為了要擁有生殺的權柄,然而現在遵守法度,想要忠心侍奉君主的人,卻不得進見;而言語巧詐,行為姦軌,僥倖得以偷欺於世的人,反而能夠常常接近君王,得到重用。 「盜名」則是出自《荀子.不苟》。荀子認為:富貴是人性所愛,貧賤是人性所惡,如果有人厭惡富貴,喜愛貧賤,這是違反人性,用來盜取聲望的作法。這兩個典源,一見「偷世」,一見「盜名」,後來被合用演變成「欺世盜名」,用來比喻欺騙世人...
割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封田邑。《禮記.月令》:「毋以封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幣。」《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公孫述列傳.隗囂》:「儻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計功割地之秋也。」
2.將領土割讓給他國。《戰國策.秦策一》:「燕趙惡齊秦之合,必割地以交於王矣。」《三國演義》第五九回:「不如割地請和,兩家且各罷兵。」
3.割據。《漢書.卷三二.張耳陳餘傳》:「夫因天下之力而攻無道之君,報父兄之怨而成割地之業,此一時也。」
逆施倒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申包胥也說:「如果你滅了楚國,我也一定會復興楚國。」後來伍子胥在吳國受到吳王闔廬的賞識,幫助吳國振興國勢,成為一方的霸主。但是在伍子胥的心中,從來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害父兄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帶領吳兵攻打楚國,屢戰屢勝,終於攻下楚國的郢都。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報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平王的屍骨。逃到山中的申包胥知道這件事,就託人指責伍子胥說:「你雖是為了報父兄之仇,但也做得太過分了,難道你忘了也曾是楚國的臣子嗎?」伍子胥也託那人轉告申包胥,說:「我有生之年報不了仇,就像太陽快下山了,要走的路卻還很遙遠,我怕等不及了,所以只好做出違背情理的...
北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西元960~1127)宋太祖建隆元年至欽宗靖康二年,稱為「北宋」。建都汴京,歷九帝、一百六十七年,分別與遼、西夏、吐番、大理等國為界,後為金所滅。國勢積弱不振,但文學、藝術成就極高。
瓦解土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應付龐大的軍費,武帝又開納捐之例,定鹽鐵酒國營專賣,設均輸平準法,但諸多措施,仍無法挽救日漸頹敗的國勢。而以錢買爵,造成貪污風氣;重用酷吏,律令嚴苛,更使臣民刑獄甚濫,生活痛苦。徐樂亟思挽救國勢,便上書向武帝陳述治國之道,他特別強調地舉史事說明:「國家最大的憂患,在於土崩,而不在於瓦解。所謂的土崩,就是人民因為不堪暴政之苦,終於群起反抗。所謂的瓦解,就是政權內部的互相鬥爭。土崩將讓舊有的政權遭到推翻,建立新的政權;而瓦解只是造成人事的改變而已。」徐樂希望能惕勵武帝不可一味地窮兵黷武,更應該體諒人民的疾苦,使得人民能夠真正安居樂業,這樣一來,自然能夠威震天下,平服四夷。到了班固寫〈秦紀論〉時,...
退徙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重耳。楚子,指楚莊王(?∼西元前591),春秋時楚國國君,名侶。有雄才,任用伍舉、蘇從,勵精圖治,國勢大張,滅庸克宋,伐陳圍鄭,與晉爭霸,為春秋五霸之一。在位二十三年,諡莊。饗,音ㄒ|ㄤˇ,以盛宴款待賓客。 (2) 反:通「返」,回到。 (3) 不穀:不善,古代君侯自謙之詞。 (4) 羽毛齒革:珍禽異獸的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 (5) 波及:澤及、影響到。 (6) 靈:威靈。 (7) 治兵:出兵,指開啟戰端。 (8) 辟君三舍:避開楚軍,後退九十里。辟,音ㄅ|ˋ,通「避」,躲開、迴避。三舍,即九十里,古人以三十里為一舍。 (9) 獲命:得到允許。 (10) 左執鞭弭:左手...
忍不可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刺史。旋因爭議清河、平原地界問題得罪了曹爽,被彈劾判罪五年,後又改任為并州刺史。當時朝政由曹爽專權,國勢日漸衰退,孫禮要去并州上任前去拜見太傅司馬懿,孫禮面有忿色,卻不說話。司馬懿問孫禮是嫌并州地太小,還是怨恨分界的事處理不公?孫禮說自己氣憤的是沒辦法報明帝所托,輔佐魏室,如今曹爽專擅,天下騷動不安,國家就要危亡了!孫禮說得悲痛萬分,淚流滿面。司馬懿聽了勸慰他說:「且止,忍不可忍。」意思就是說:你先不要悲傷,要能夠忍受不能夠忍受的事才能成就大事,想把曹爽除掉,現在還不是時機。這裡的「忍不可忍」就是指忍受不能夠忍受的事。演變到後世多改作「忍無可忍」,意思是忍耐到了極點,無法再忍受。
漢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華夏為主幹的族稱,為中國五大民族之一。漢時包括華夏系、東夷系、荊吳系、百越系及其他種族;漢代以後,又以居住中原的漢族為主,漸與鄰近的種族融合。因兩漢國勢強盛,遂稱為「漢族」。也稱為「華族」、「中華民族」。
前王朝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徽。上埃及的文化發展相較之下較快,最快出現文字和書寫用的草紙,但在政治和軍事上,則是上埃及較強大,國勢也較為強盛。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古埃及、前王朝時期Keyword:Ancient Egypt、Former dynasty 參考資料曾秉赫(2011)。圖解世界七大古文明(初版)。新北市:華威國際。P.72黃碧君 譯(2005)。圖解古文明(初版)。台北市:易博士文化出版。P.22(註一)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