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漢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華夏為主幹的族稱,為中國五大民族之一。漢時包括華夏系、東夷系、荊吳系、百越系及其他種族;漢代以後,又以居住中原的漢族為主,漸與鄰近的種族融合。因兩漢國勢強盛,遂稱為「漢族」。也稱為「華族」、「中華民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國種族之一。參見「漢族」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人種的類別。如:「漢族」、「苗族」。
如火如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如荼如火注音︰ㄖㄨˊ ㄊㄨˊ ㄖㄨˊ ㄏㄨㄛˇ漢語拼音︰rú tú rú huǒ釋義︰即「如火如荼」。見「如火如荼」條。 01.清.查慎行〈人日武陵西郊閱武〉詩二首之二:「如荼如火望中分,鼓角鐃鉦一路聞。」 02.《孽海花.第二九回》:「霹靂一聲,四方響應,正我漢族如荼如火之國民,執國旗而跳上舞臺之日也。」 
天涯海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漢、三國以來,雖陸續設立郡縣,但與北方仍少融合。直到東晉,因為政治重心南移,南方民族才擴大和北方漢族的接觸及融合。梁朝末年,南方少數民族的首領被稱為「酋豪」或「洞主」,陳武帝在梁末時歷任西江督護、高要太守等職,久居嶺南,與這些少數民族的領袖多有聯繫。所以陳武帝還在梁朝為相時,為鞏固在南方的統治權利,便命徐陵代為致書,邀請這些酋豪洞主及其子弟,到建康當官或做客,同時做為人質。徐陵在文中先寫如今天下無事,自己(陳霸先)位居相位,備極尊榮,追想故人,只可惜一在天涯,一在地角,相隔遙遠,思念卻不得見,因此盼故人或其子弟能來朝中遊宦做客。後來「天涯海角」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偏僻或相...
夷夏觀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夷﹐是古代華夏族(實際上即漢族)對異族的貶稱。原多指東方民族﹐如《禮‧王制》所說﹐“東方曰夷”。春秋以後演變成對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稱﹐如“四夷”﹑“九夷”等。其後發展成為對“南蠻”﹑“北狄”﹑“西戎”﹑“東夷”的通稱。到了近代﹐清王朝對西方帝國主義也稱“夷”﹐如“英夷”﹑“美夷”等。華﹐光榮之意﹐夏的意思是“中國之人”﹐華夏就是光榮的中國人之意。處於中原地區的漢民族﹐自豪地自稱為華夏民族。中國古人常以華﹑夷或夏﹑夷對稱來表示漢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以及中國和外國的民族界限。所謂夷夏之防﹐就是要嚴格華夏族和其他民族的界限﹐嚴格...
英雄無用武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5) 吳、越:今江蘇省、浙江省之地。 (6) 中國:上古時代,漢族文化發源黃河流域,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其地為「中國」。後各朝疆土漸廣,凡所轄境,皆稱為「中國」。此指東漢。 (7) 當:通「擋」,音ㄉㄤˇ,匹敵、抵抗。 (8) 案兵:止兵不動。 (9) 北面: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此指向曹操稱臣。
郭懷一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關征志》的記述中,連橫將郭懷一事件視為漢人拓墾的連續過程,隱去原住民在事件中「抗漢」的角色,頗具漢族中心主義。而將郭懷一事件當作荷蘭人失去臺灣的解釋方式,則起自聯合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末代長官揆一(Frederick Coyett)。揆一將費爾堡(Nicolaas Verburgh)當政時發生的郭懷一事件與失去臺灣連結,認定費爾堡需為失去臺灣負起責任,後來揆一的著作受日本學者重視,這個觀點也隨之被延續下來。對荷蘭當局來說,臺灣的郭懷一事件與印尼的「紅溪」事件都是「中國人戰爭」(Chinese Oorlog),並沒有太大...
汙名化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以排斥、壓抑甚至盡力去除。對於原住民而言,這是一種漢人對於其隸屬之族群的「污名化」作為,然而作為被漢族統治的原住民,在長期接受汙名化的社會傳播與漢人本位的教育之下,甚至自身也在無意識間產生了對此類汙名化意識型態的認同,是為「汙名化認同」。註2 汙名化認同之於非洲地區人民居住於非洲地區人民,在經歷過去長久的殖民統治之後,內化了白人殖民者對於非洲黑人的道德與價值教化,從而發展出白人或白人文化即等於高尚的印象,而黑人或黑人文化就等於低下的心理意識與潛意識。 參考資料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
同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漸變成相近或相同。[例]在長期受到漢族文明同化中,如何去保存原住民特有的文明是重要課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