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08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習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面的問題解決(positive problem solving):在正向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是透過正增強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所謂正增強是指由正增強物的出現對個體反應所產生的強化作用。2.減輕痛苦和焦慮(pain and anxiety reduction):組織成功地解決問題,會帶來快樂;同樣地,組織有時也會帶來痛苦和焦慮;而組織成員面臨痛苦和焦慮情境時,會主動進行思考、感覺及...
逐步養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逐步養成法(Shaping)目錄1 定義2 影響有效性的因素3 缺點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逐步養成法有時被稱為逐漸接近目標法,被定義為透過增強接近最後目標的反應,並消弱先前反應的方式發展新行為。新行為受不同來源及影響形成,有時新行為的出現是因為有一些初始行為受到環境或他人的增強,造成行為的改變。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是很普遍的,以致於我們不見得感受得到。(註1)逐步養成行為也透過五個面向進行(註1):1. 形式:指的是空間變化或反應形式(如特定的...
行為改變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基本需求(陳木金,1999)。學生必須接受老師的指導,才能表現出適當的行為,因此,教師需安排適當的增強計畫,才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自我管理。此理論表示,人類行為如果未經適當的教育,社會上的犯罪、貧窮、戰爭等問題,就會不斷的增加,可見教育之重要性。 (二) 有效的班級經營策略 在學生表現出良好行為時,教師就應立即給予獎賞,以使學生的好表現能持續出現,對於學生學習的行為,則可使用漸進的方式給予增強,以幫助學生持續進步。在行為建立初期使用連續
毽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益處 這項運動可以調節腦、眼、神經系統的配合與協調能力,可以活動四肢、腰、頸等處關節,促進血液迴圈、增強心肺功能。 動作踢毽子的動作通常有左右對稱的兩套踢:即足內腳面向內中線抬起踢毽子掰:足外側腳面向側身抬起踢毽子抬:屈膝抬腿,腳面正向上踢蹶:直膝用腳面踢跨:一腿從落下毽子上方跨過,另一足內側踢毽子:一腿躍起屈跪收起,另一腿在其下足內側踢 (這個動作叫什麼忘了)跪:用膝蓋踢打:動作似跨,但非踢腿不跨,只是踢腿於身後內足面踢毽子 外部鏈結 中國毽球協會網毽球同盟中國毽球協會香港足毽總會有限公司(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
魅力領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魅力領導1.1 魅力領導的核心1.2 魅力型領導的特徵1.3 中英文關鍵字1.4 參考資料 魅力領導  魅力領導(Charmstic Leadership)可說是轉化領導的一部分,乃領導者利用本身的魅力,讓成員對領導者產生情愫及模仿對象,以增強部屬的自尊和自信心,進而提升團體的效能。(陳嘉陽,2012)  最早「魅力」(charisms)一詞是德國一位社會學家偉伯(MaxWeber)在20世紀初時提出,意指領導者對下屬展示的一種天然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感染力,另外在1977年豪斯(Rorert House)也指出魅...
斯金納(B._F._Skin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境的設計與外在的控制來塑造。斯金納主要的研究,是集中在動物的操作性行為上,於實驗結果中,他提出了「增強」的概念:操作制約的重點在於操弄環境以產生結果,而行為改變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行為之後伴隨著某種特別的結果。斯金納認為,被增強的行為會重複發生,而不被鼓勵的行為則會逐漸消失。在心理治療上的行為改變技術,就是以此理論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治療前會先選定某種行為作為「目標行為」,也就是當事人最後會經常表現的行為。在治療過程中,每逢當事人表現該項行為時就...
國立新營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培育學生建立紮實的技術能力,並加強學生學科能力的奠定。除此之外,培養學生的人際關係及溝通能力,以增強學生日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三、加強生活素養及生涯發展,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與態度。在教育工作上,除了使學生獲得學科能力與技術能力外,更應注重人格教育與生活素質的培養,透過校務發展計畫,結合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實習處、輔導室、及圖書館的教育推動,教育學生奠定正確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期能培育出五育均衡發展的現代健全國民。四、充實軟硬體設備,綠化與美化校園,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學習環境。透過校內各項會議之決議與建議,逐年...
早期介入-活動本位介入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輪流用毛巾),自理(如洗手),動作(如取得和抓住)與問題解決(如發現毛巾、擦乾嬰兒)。註1(二)增強參與有趣活動的兒童,使活動本身提供兒童充足的經驗,以人為增強物的使用。若介入人員都能學習此種方法而且因其變通性而能廣泛用於輕、中或重度障礙幼兒上,相信能夠改變現有的服務成效。註1 參考書目註1:張世慧,早期介入活動本位介入法,國小特殊教育。21.民85,頁10-17。註2:屏師國教所研究會主編,《教育名詞彙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2五版...
自我調整方案(self-modific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的原因和結果等細節4. 實行改變計劃:設定能夠帶來實質改變的行動計劃,並在改變計劃中,加上一些自我增強技術,個案可以持續實施自我增強,直到新的行為能夠持續地在日常生活中持續下去。5. 評估改變計劃:對行為改變計劃進行評估,以確認是否達到目標,並考慮調整或是修改計劃,評估需要持續地進行。 自我調整方案之適合對象自我調整方案適合許多不同的族群和問題,包含恐慌症、處理對黑暗的恐懼、提升創作產量、處理社交情境中的焦慮、節制吸煙行為、憂鬱症等等。 關鍵字中...
行為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環境中的每個人,皆是一個可處理的個案,此個案可觀察的外顯行為是教師判斷的依據。 內容說明(一)代幣增強代幣增強(token reinforcement)以提供次級增強物的方式(如點數)以使個體達到某些特定目標行為,次級增強物本身可交換其他活動或具體物,代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