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75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鎖國政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自從葡萄牙傳教士來到日本傳教(集中在長崎市),不少日本大名及各階層人民均信奉天主教,後來江戶幕府實行禁教令,信徒被迫更改信仰以及被流放到外國。後來為了阻止外國傳教,決意與親天主教的西班牙及葡萄牙斷交。1616年,德川家康死後,其子德川秀忠擔任幕府將軍,直到1623年。他延續其父迫害基督徒的政策,且首開逮捕、處死歐洲傳教士的先例。歷代幕府將軍因為懼怕外國人入侵或滲透而迫害...
總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畢竟、到底。《老殘遊記》第四回:「承兩位過愛,兄弟總算有造化的了,只是目下尚無出山之志。」《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原來這黎教士不時的到縣署裡來,錢縣尊也請他吃過幾次土做番菜,總算結識個外國知己。」
非驢非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下》宣帝時,長羅侯常惠使烏孫還,便宜發諸國兵,合五萬人攻龜茲,責以前殺校尉賴丹。龜茲王謝曰:「乃我先王時為貴人姑翼所誤,我無罪。」執姑翼詣惠,惠斬之。……後數來朝賀,樂1>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2>周衛3>,出入傳呼4>,撞鐘鼓,如漢家儀。外國胡人皆曰:「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5>,所謂驘6>也。」 〔注解〕 (1) 樂:喜愛、喜好。 (2) 徼道:禁衛森嚴的道路。徼,音ㄐ|ㄠˋ。 (3) 周衛:周密的防衛。 (4) 傳呼:封建時代,君王出行時,由侍衛高呼閒人迴避的一種威儀。 (5) 龜茲王:龜茲國的國王。龜茲,音ㄑ|ㄡ ㄘˊ,漢朝西域國之一。在今...
馬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加拿大傳教士,是北臺灣最早的傳教者,也是推動西式醫療與教育的先驅。 生平祖籍蘇格蘭,父親那一代才移居加拿大。馬偕自師範學校畢業後,曾經擔任幾年小學教員,後來進研究所修習神學。1871年申請到外國傳教獲准,次年抵達台灣。當時臺灣北部雖然人口眾多,但傳校士都集中在南部,因此馬偕自願前往淡水傳教。在每天向當地人學習臺語的努力下,不到半年馬偕已經能用臺灣做簡單的講道。(註1)但是當時民間對基督教的不了解與敵意,加上衛生和交通的不便,使馬偕在臺灣初期的傳教工作備...
倭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明初侵擾中國沿海各省的日本海盜。《明史.卷三二二.外國傳三.日本傳》:「有捕倭寇數十人至京者,廷臣請正法。」《喻世明言.卷一八.楊八老越國奇逢》:「傳說倭寇一路放火殺人,官軍不能禁禦。」
商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與國外通商的地方。[例]清末在外國脅迫之下,開放許多港口作為商埠。 △通商口岸
一線生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小的生存機會。《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這時正因合外國交涉,處處吃虧,外國人犯了中國的法,辦不得,中國人犯了外國的法,那是沒有一線生機的,甚至波及無辜。」
打交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接觸往來、交際或協商處理事務。《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外國人在我們中國那樣橫行,要拿些四書、五經、宋儒的理學合他打交道,如何使得?」
聽能訓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幫助。對年幼的重聽兒童來說,即使配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也不是馬上就能聽懂語言,這道理就好像我們在聽外國語一樣,所以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學習。聽懂語言的「聽」力,不是聽力的問題,而是利用聽覺去學習說話。五、語言理解訓練從簡短的語句開始,利用圖卡或字卡,如教師說:「蘋果在哪裡?」、「給我香蕉!」、「指狗給我看!」等,令兒童指出適當的圖片;或教師發出:「打開窗戶!」、「把椅子拿過來!」等指令,讓幼兒遵照指示行事。儘量從幼兒身邊或感興趣的事物開始,漸漸發展到會話、描述或說明文為止。平常教師的臉部和讀話的口形,要儘量讓兒童看清楚,...
壓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壓迫限制,用強力使人屈服。《文明小史》第二六回:「說來說去,總是中國不能自強,處處受外國人的壓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