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探囊取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且任命他為將領,平定了淮南。而韓熙載到了南唐,雖然受到歷任皇帝重用,但他行為放蕩不檢點,常常帶領妓數十人一起飲酒作樂,因此李後主一直沒有用他當宰相,到死都沒什麼作為。後來「探囊取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原文「如探囊中物」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事情極容易辦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強盛、強健。《史記.卷一一一.衛將軍驃騎傳》:「右賢王驚,夜逃,獨與其愛一人、壯騎數百馳,潰圍北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順次排列。如:「編列」、「編組」、「編排」、「編印」。《史記.卷八二.田單傳》:「(田單)與士卒分功,妻編於行伍之閒,盡散飲食饗士。」
幸災樂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俘虜了。此處原文就用了「幸災不仁」。 「樂禍」見於《左傳.莊公二十年》,故事是說春秋時,周莊王的寵生了個兒子子頹,個性荒淫無知。惠王時,有幾個大臣發動叛亂,奪取政權,將惠王驅逐,改立子頹為王。惠王逃到鄭國,鄭厲王打算從中調停,但聽說子頹和大臣們每天聽歌觀舞、尋歡作樂,便對虢叔說:「我聽說表達哀樂不看時機,必會遭致災禍,子頹在國家動亂時還那樣日夜笙歌,簡直是『樂禍』。連刑官在執行死刑時,君王都不應設宴享樂,更何況是他們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王位之時。眼前大禍臨頭還不知憂慮,這種人能接受他嗎?」於是決定轉而支持周惠王。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幸災樂禍」,用來指對於他人的不幸遭遇引以為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已婚婦女再嫁。《隋書.卷六十六.李諤傳》:「五品以上妻不得改醮。」《聊齋志異.卷六.馬介甫》:「既殯,弟陞慲兒,矢不嫁。婦唾罵不與食,醮去之。遺孤兒,朝夕受鞭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謙之詞。如:「鄙人」、「鄙見」。漢.劉向《古列女傳.卷六.趙津女娟》:「君欲殺之,願以鄙軀易父之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皺眉。如:「顰眉」、「顰蹙」。唐.李白〈怨情〉詩:「美人捲珠簾,深坐顰蛾眉。」唐.李賀〈夜坐吟〉:「西風羅幕生翠波,鉛華笑顰青娥。」
木已成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舟」來表示事情發展已成定局,無法改變了。在《野叟曝言》第九回中,提到水夫人知道兒子文素臣私下在外納一事,非常生氣,本來要文素臣立即斷絕往來。但是經過媳婦田氏一番解說,分析利害後,水夫人不禁感到事情已成定局,所以才說:「據你說來,則木已成舟,實難挽回了!」這裡的「木已成舟」就是表示已成事實,難以改變了。俗話說:「生米煮成熟飯。」或「生米做成白飯。」與此成語語義頗為接近。
大義滅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隱公四年》載,州吁是春秋時代衛國莊公與寵所生的兒子,莊公非常寵愛他,大夫石碏(ㄑㄩㄝˋ)曾經勸諫莊公不要把州吁給寵壞了,但是莊公不聽,州吁也因此養成好戰驕奢的個性。莊公死後,桓公繼位,州吁密謀殺害桓公而自立為國君,引起人民不滿而導致國內不安。州吁的親信石厚就去問他的父親石碏,要怎麼做才能安定民心、鞏固王位。石碏曾經是衛桓公的重臣,很受到人民的尊敬,當石厚來請教的時候,他說:「只有覲見周天子才能安定君位。」石厚又問:「如何才能覲見天子呢?」石碏說:「陳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寵信,而現在陳國和衛國的關係非常和睦,因此如果去拜訪陳國的國君,請他向周天子請示,必定可以得見。」於是石厚就跟隨著州...
肺腑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自內心的真話。《三國演義》第八回:「允曰:『汝無所私,何夜深於此長歎?』蟬曰:『容伸肺腑之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