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事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據《文選.卷二三.詩》引)1>嗟2>我憤歎,曾莫能儔3>!事與願違,遘4>茲淹留5>。窮達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時默,咎悔不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2) 嗟:音ㄐ|ㄝ,表示感傷、哀痛的歎詞。 (3) 儔:音ㄔㄡˊ,匹敵、相比。 (4) 遘:音ㄍㄡˋ,遇見、遭遇。 (5) 淹留:久留。指身陷囹圄。〔參考資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昔有天羅國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太子,為外道羅陀師受教,應取千王頭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即北行萬里,即得一王,名普明王。其普明王...
一絲不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絲不苟」的「苟」有輕率、隨便的意思。所以「一絲不苟」是在形容一個人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的意思。有許多和「不苟」組合而成的詞語,如:「不苟言笑」、「不苟言談」、「方正不苟」、「臨財不苟」等等,都在指對事不輕忽、不隨便。推究「不苟」一詞,早就出現在《周禮.地官.大司徒》,是指對人民的十二種教化方法之一。古聖先王認為如果可以讓人民在祭祀時能夠養成敬的態度,對往者尊崇敬謹,則在面對在生的親人時,一定「不苟」,意思即是不會輕率隨便。為了強調語義,可在不苟前加上「一絲」,也就是「一點點都不馬虎」的意思。「一絲不苟」這句成語,當就是從這裡演變而來,用來形容做事認真,一點也不馬虎。
本末倒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會有誤本為末、倒末為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說法。較早的書證是宋代大儒朱熹寫給他的朋友呂伯的信,就提到:「昨所獻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等語,信中談的就是先後次序顛倒的事情。另外一位宋代大儒陸九淵在〈與曾敬之〉信中也提到:「有其本,必有其末。未聞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則所謂文亦可知矣。」大意是說事情都有本有末,沒聽過根本壯盛而枝節末端不茂盛的事。陸九淵的話更明白的表現出本末倒置的意思。清代王昶所寫的〈新修州學之記〉說到:「當奉教化,宣之於民,……然非知治之審,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意思是說為政者若不知宣揚教化於民,則常會本末倒置,失掉了應有的判斷。從這些例子可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敬的。《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
1.敬。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稷嗣制禮,下肅上尊。」
敬的。如:「肅立」、「肅呈」、「肅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斂容肅坐。」
侃侃而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論語.鄉黨》中,門人記載了孔子問政的情形,描述孔子在朝中與下大夫談話,顯得從容不迫;而和上大夫談話,則表現得和悅直言的樣子;若是國君在場,就保持敬而安和的態度。說明了孔子在朝廷上,能視彼此地位的尊卑,而表現出合適的言行舉止。後來原文中的「侃侃如也」演變成「侃侃而談」這句成語,用來形容說話從容不迫的樣子。
當仁不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仁不讓」是指面臨仁義之事而不謙讓。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篇,孔子說:「當仁不讓於師。」大意是說:遇到有關仁義的事,就要趕快去做,即使面對自己的老師,也不必謙讓。為什麼孔子會如此強調「仁」的重要呢?因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關係」,在家裡面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的關係;擴大到社會上,就是君臣有禮、朋友有義的關係。「仁」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繫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所以「當仁」的事情,當然「不必謙讓」,反而要爭先去做。後來「當仁不讓」演變為成語,用來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承擔起來,而不推讓。
戰戰兢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翼翼,生怕有所疏失。另外,在《詩經.小雅.小宛》中亦見此語。〈小宛〉一詩是表述在亂世之中,雖然為人良,但其處境就像人站在樹上一樣,並不安全,所以行事應如同面臨深谷,其戒慎恐懼又如同踩在薄冰上,才能避免禍事上身。其中也用到「戰戰兢兢」一語。後來「戰戰兢兢」被用來形容戒慎恐懼的樣子。
趨炎附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朱子語類.卷八三.呂伯》:「嘗謂左氏是箇猾頭熟事,趨炎附勢之人。」
不學無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明史.卷二四三.孫慎行列傳》:「歷考晉、隋、周、宋,其末世亡國之君率諡曰『』,而以加之我皇祖,豈真不學無術,實乃咒詛君國,等於亡王,其設心謂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推辭、拒而不受。如:「推卻」。《孟子.萬章下》:「卻之為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