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0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隱瞞、蒙蔽。呂氏春秋《慎行論.慎行》:「亡夫太子建,殺連尹奢,屏王之耳目。」
朝秦暮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念,為了自身的利益,在各國間遊走不定。晁補之認為這樣的風氣,連帶的影響了當代文風,戰國時的文人,不像春秋時代文人那樣具有以尊君愛民為職志的胸懷,因此文章不再富含義理,而且出現許多誇大虛浮的部分。但雖如此,因為距離夏、商、周及春秋時代未遠,整體看來,戰國時代的文章仍是值得欣賞。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心反覆無常。 + 北宋哲宗元祐年間,晁補之任齊州太守,在任期間,重修毀損已久的北渚亭,並為之作記,即〈北渚亭賦〉。文中除描述亭中所見景觀,並以今古人物、歷代事物的興衰,寄寓對人生變化無常的感慨。宋代文人周密曾評論此文,認為晁補之這篇文章,就像蘇東坡的〈赤壁賦〉,憑藉客觀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名。春秋時秦國邑名,故址在今大陸地區陝西省澄城縣境內。
2.姓。如春秋時晉國有祁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生長、發育。《孟子.告子上》:「苟得其養,無物不長。」《呂氏春秋.季春紀.圜道》:「物動則萌,萌而生,生而長,長而大。」
強盛。《呂氏春秋.審分覽.知度》:「此神農之所以長,而堯舜之所以章也。」
4.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長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2.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姓。如春秋時魯國有茲無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州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只、不過。如:「僅有」、「僅是」、「僅只於此」。《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以此游,僅至於魯司寇。」《史記.卷八○.樂毅傳》:「齊王遁而走莒,僅以身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幽微精深處。《易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太史公曰》:「《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之以顯。」
老馬識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齊相管仲,隨桓公出征,在回程時迷路,於是讓老馬走在前頭,其餘人馬跟隨在後,終於找到原路。典出《韓非子.說林上》。後稱經歷豐富練達的人。也作「識途老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