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7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得甚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處極為愉快。《舊五代史.卷六三.唐書.張全義傳》:「罕之貪暴不法,軍中乏食,每取給於全義。二人初得甚歡,而至是求取無厭,動加淩轢,全義苦之。」
同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同性質的事物互感應。語出《易經.乾卦.文言》:「同聲應,同氣求。」後比喻志趣同的人很投合,自然結合在一起。明.朱權《荊釵記》第五齣:「解綬歸來為至友,果然同氣求。」也作「同類呼」、「同類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夠自知、自量、知趣。如:「你要識點兒,別自討苦吃!」
風馬牛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事物之間毫不干。參見「風馬牛不及」條。《老殘遊記二編》第九回:「你想我那陽間的丈夫自己先不成個人,連他父母聽說也做了野鬼,都得不著他的一點祭祀,況夫妻情義更如風馬牛不干了。」
肚裡好撐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胸襟度量寬大,不計前嫌。今多有恭維奉迎之意。《官場現形記》第二七回:「我不如你有擔待,你做中堂的,是『宰肚裡好撐船』,我生來就是這個脾氣不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戰國趙人,生卒年不詳。趙惠王時,秦昭襄王欲以十五城池,易換趙國的和氏璧,如懷璧前往,見秦王無償城的誠意,乃完璧歸趙。後來在秦、趙澠池之會,智辯秦王,使趙王免於屈辱,遂封為上卿。日後對同朝大臣廉頗容忍讓,使頗慚愧,負荊請罪,終於成為知交。
吉人自有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好人自有好報,吉善的人自有上天的幫助。《石點頭.卷一二.侯官縣烈女殲仇》:「吉人自有天,諒不至於喪身。萬一有甚不測,後事俱在我身上,決不有負所託。」《醒世恆言.卷二五.獨孤生歸途鬧夢》:「自古道:『吉人自有天。』遐叔正在帥府門首歎氣,傍邊忽轉過一個道士問道:『君子何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宜。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宜。」《紅樓夢》第一七回:「古人云『天然圖畫』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強為地,非其山而強為山,雖百般精,而終不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公文用語。應該的意思。如:「應咨復」。
1.互呼應、照應。《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皆先帝所親誦,今上所考視,其為古文舊書,皆有徵驗,內外應,豈苟而已哉?」《三國演義》第五回:「各鎮諸侯,皆起兵應。」
2.宜、合適。《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賣了他一個,就討得五六個。若湊巧撞得著應的,十來個也討得的。」
3.契合。為梵語瑜伽的意譯。如:「上師應法。」
4.舒服、滿意。《西遊記》第二七回:「師父果若不要我,把那個鬆箍兒咒念一念,退下這個箍子,交付與你,套在別人頭上,我就快活應了。」
5.幫忙。《西遊記》第一六回:「借水救之,卻燒不起來,倒應了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易經.繫辭上》:「與天地似,故不違。」《紅樓夢》第七○回:「送了一卷東西與寶玉,拆開看時,卻是一色老油竹紙上臨的鍾王蠅頭小楷,字跡且與自己十分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