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8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捷徑終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未得到重用,所以就隱居在終南山,後來果然被召入宮中任職,從此一帆風順,屢獲升遷。當時有位道士司馬承,他生性淡泊,不求仕宦,一直隱居在天臺山中,因德高望重,數次被皇上召進朝廷問道。睿宗時,司馬承又被請入宮中,當他再度要求歸返天臺山時,盧藏用指著終南山說:「您要隱居,那裡就是個好地方,何必捨近求遠呢!」司馬承知道盧藏用的過去,於是回答:「依我看,那裡應該是求官的捷徑吧!」盧藏用聽出他話中的譏刺意味,不由得感到非常的羞愧。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終南捷徑」,用來比喻可以達到求官、求名、求利的便捷途徑。
王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壇的風氣轉變起了很大作用。 著作由於他的著作絕大部份已經散失,現在留下的一本《王子安集》已經是明代崇皇帝庚辰年間刻「初唐四傑」著作時,根據後人收集到的一點斷簡殘篇湊合而成的結果,因此我們無法知道他決心修佛始自何時。但根據《王子安集》,我們至少知道他20歲時還沒有決心修佛。所以他正式開始修佛大概是在20歲以後、27歲以前的某個時候。在他留下的十篇碑文中,除了那篇有名的《益州夫子廟碑》外,其餘九篇全是為佛寺寫的碑文;而《王子安集》中的最後兩篇則是《釋迦如來成道記》和《釋迦佛賦》。《釋迦如來成道記》是一篇很長的賦體文,講述釋...
入不支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入不敷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入不敷出」,指收入不夠支出。出現這句成語的文獻如清朱彝尊的《竹垞詩話.卷下.臣士下.倪嘉慶》中,在明朝崇年間,邊患紛擾,流賊頻仍,戰事紛起十餘年。加上北方大旱,百姓無以為生,當然也就無力納稅,國家的支出多於收入,歲額缺至二百三十餘萬,國庫漸漸空虛。倪嘉慶是管理賦稅的長才,他針對財政空虛的問題,對崇皇帝提出非常切要的建言,無奈不被接受,後竟導致明亡。朱彝尊認為,如果當時崇皇帝能夠採納倪嘉慶的建言,也許明朝就能延緩滅亡的命運,實在是非常可惜。後來「入不敷出」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收入不夠支出。
憂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悲天憫人」。見「悲天憫人」條。01.清.王士《帶經堂詩話.卷一二.佳句類》:「此類數十句,雖古作者無以加,而其憂天憫人之意,亦間見於篇。」
齊邦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er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aiwan)英譯計畫,推動英譯吳濁流、王和、黃春明、李喬、鄭清文、朱天文、平路等台灣代表性作家的文學作品,提高台灣文學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責任編輯語二甲109702135
發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現祥。唐.柳宗元〈禮部賀嘉禾及芝草表〉:「天惟發祥,地不愛寶。」
馮夢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74~1646)字猶龍,一字子猶。江蘇吳縣人,明文學家。崇貢生,知壽寧縣。才情跌宕,工詩文,通經學,著有戲曲數種,尤以小說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著名於世,稱為「三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粗大的繩索。《說文解字.糸部》:「緪,大索也。」清.王士〈愁霖行〉:「涒灘之歲陰氣凝,愁霖不絕如貫緪。」
南山捷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未得到重用,所以就隱居在終南山,後來果然被召入宮中任職,從此一帆風順,屢獲升遷。當時有位道士司馬承,他生性淡泊,不求仕宦,一直隱居在天臺山中,因德高望重,數次被皇上召進朝廷問道。睿宗時,司馬承又被請入宮中,當他再度要求歸返天臺山時,盧藏用指著終南山說:「您要隱居,那裡就是個好地方,何必捨近求遠呢!」司馬承知道盧藏用的過去,於是回答:「依我看,那裡應該是求官的捷徑吧!」盧藏用聽出他話中的譏刺意味,不由得感到非常的羞愧。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終南捷徑」,用來比喻可以達到求官、求名、求利的便捷途徑。
息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平坦肥沃,能自生長而永不耗減的土壤。《山海經.海內經》:「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晉.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長息無限,故可以塞洪水也。」明.朱國《湧幢小品.卷一五.息壤辯》:「山海經所云鯀竊帝之息壤,蓋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息壤。」也稱為「息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