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傅粉登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粉墨登場」之典源,提供參考。 明.張岱〈祭義伶文〉(據《瑯嬛文集.卷六.祭文》引)崇辛未,義伶夏汝開死,葬於越之敬亭山。明年寒食,其舊主張長公屬其同儕王畹生、李生持酒一甌,割羽牲一,至其隴,招其魂而祭之,並招其同葬之父鳳川同食。諭之曰:「夏汝開,汝尚能辨余談話否耶?……汝生前,傅1>粉登場,弩眼張舌2>,喜笑鬼諢3>,觀者絕倒4>,聽者噴飯5>,無不交口讚夏汝開妙者。綺席華筵,至不得不以為樂。死之日,市人行道、兒童婦女,無不歎惜,可謂榮矣。……」 〔注解〕 (1) 傅:擦抹、塗抹。 (2) 弩眼張舌:張大眼睛,伸出舌頭。指表演者誇張的動作。弩,音ㄋㄨˇ,張大。 (3) 喜笑...
雌黃信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信口雌黃」。見「信口雌黃」條。01.《明史.卷二三○.馬孟列傳》:「臣子分流別戶,入主出奴,愛憎由心,雌黃信口,流言蜚語,騰入禁庭。」
淋漓透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淋漓盡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淋漓」是形容溼透的樣子。唐代韓愈的〈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一詩中,有「赤龍拔鬚血淋漓」一句,形容血流得很多的樣子。明末時的進士李清,曾在崇、弘光二朝為官,明亡後便歸隱鄉林,以著述自娛。《三垣筆記》是他記述在為官時的所見所聞,其中有一段記到熹宗時的一名太監,名叫劉若愚,頗有才學,被當紅太監李永貞招攬,從事主筆為文的工作。李永貞與魏忠賢一批人,仗勢干預朝政,結黨營私,劉若愚心知肚明,不敢有所反抗。魏忠賢失勢後,其黨羽都遭誅殺,劉若愚也遭彈劾入獄。李清在作官時,偶然讀到他在獄中所寫的《酌中志略》,感嘆他才識廣博,卻身不由己,最後被牽連而死於獄中...
文字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事清朝康熙帝(註1.)動員碩學鴻儒編撰圖書,厚待知識分子,已收攏絡之效。但另一方面也大興文字獄,舉凡對皇帝不敬,對滿州族有所毀謗汙衊的概處極刑。康熙二年(1663),浙江富豪莊廷鑨得明史稿本,補以崇史實,完成「明史輯略」,書中涉及清朝忌諱的部分,經人告發後,牽連被處死者達七十四人之多,其中包括寫序的人、書店的人和刻版工等。康熙五十年,戴名世也因所著「南山集」中採用永曆年號,引用方孝標(隸屬吳三桂)的「滇黔紀聞」,而遭夷族。雍正(註2.)時,汪景祺因所著「西征隨筆」有毀謗康熙帝之處,被處死;內閣學士禮部世郎查嗣庭赴江...
唐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470~1523)明代畫家、文學家,吳縣人,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詩詞書畫無一不精,文以六朝為宗。詩初多穠麗,中年學劉禹錫、白居易,晚年縱放,不拘成格。擅畫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劉松年,兼採元人法,並工畫人物、花鳥,筆墨秀潤峭利,景物清雋生動,工筆、寫意俱佳。與文徵明、沈周、仇英合稱「明朝四大家」,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卿四人稱為「吳中四才子」。有畫譜、詩文集行世,並著有《六如居士全集》。也稱為「唐伯虎」。
目定口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目瞪口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目瞪口呆」原作「目瞪口噤」,語見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卷下.夏侯黷女靈皇甫枚為禱乃免》。《三水小牘》的內容主要講述唐朝民間神異故事,其中一則說道:在汝州魯山縣西的小山裡有座「女靈觀」,供奉著一個女子,她的容貌妖嬌豔麗,但神色間流露著傷感怨懟。有一天,夏侯到廟裡參觀,被這尊神像吸引,遲遲不肯離去,他取酒祝禱說:「我夏侯年輕並且尚未娶親,今日見著您的丰姿,十分仰慕,我願意留在廟裡,作為掃除的僕役以侍奉您,希望您能夠成全。」當天晚上夏侯回去後,變得神智迷糊,無法入睡,像是被陰靈入侵。他的友人皇甫枚趕來探望,看到他瞪著雙眼,嘴巴緊閉不能出聲,一付呆...
初寫黃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晉書家所寫的黃庭經帖,為學習小楷的最佳範本,世遂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之語。後比喻作事或行文恰到好處。清.王士《帶經堂詩話.卷八.自述類下.十》:「元倡如初寫黃庭,恰到好處,諸名士和作皆不能及。」
熏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熏陶沾染。宋.葉適〈謝景思集序〉:「俊筆湧出,排迮老蒼,而不能受俗學熏染。」清.王士《池北偶談.卷一一.談藝一.粵詩》:「君鄉東粵,人才最盛,正以僻在嶺海,不為中原江左習氣熏染,故尚存古風耳。」
噴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吃飯時突然發笑,把嘴裡的飯都噴了出來。比喻失笑不能自禁。清.王士《漁洋詩話.卷上五○》:「若晚唐『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直足噴飯。」《紅樓夢》第一回:「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所有書中之人,但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詞可以噴飯供酒。」
六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史稱品格、學識極為傑出的六位人物為「六君子」:(1)指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禮記.禮運》:「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2)宋代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陳師道、李薦,稱為「蘇門六君子」。清.王士《池北偶談.卷下.談藝.姑溪集》:「端叔在蘇門,名次六君子,……觀全集殊下秦、晁、張、陳遠甚,然其題跋自是勝場。」(3)宋寧宗時,右丞相趙汝愚被韓侂冑誣陷,太學生周端朝、張衜、徐範、蔣傳、林仲麟、楊宏中六人上書營救,遭摒斥,史稱「六君子」。見《宋史.卷四五五.忠義傳十.楊宏中傳》。(4)宋理宗時,殿中侍御史丁大全專權,蠻橫無理,太學生陳宜中、劉黻、黃鏞、林測祖、曾唯、陳宗六人上書批評,輿論界同聲響應,稱為「六君子」。見《宋史.卷四一八.陳宜中傳》。(5)明熹宗時,魏忠賢掌權,其人奸詐殘暴,御史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被陷害死於獄中,時人稱為「六君子」。後魏忠賢又逮捕周起元、繆昌期、周順昌、周宗建、黃尊素、李應昇六人,害死獄中,世人也稱為「六君子」。見《明史.卷三○五.宦官傳二.魏忠賢傳》。(6)清光緒時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因變法被殺,時人稱為「戊戌六君子」。見《清史稿.卷四六四.李端棻等傳.論曰》。(7)民初,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等組籌安會,擁護袁世凱稱帝,稱為「籌安六君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