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九品官人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曹丕漢稱帝後,採行陳群建議的九品官人法(Nine-rank system),世族階級與國家的結合越加緊密。所謂的九品,即是把所有的官位分成九等,即一品到九品。這和漢代以俸祿額來分官階相當不同,且為後代王朝所承繼。九品官人法不只將官職分為九等,同時也是一種嶄新的官吏任用法,亦即在郡設「中正」,「中正」聽取該郡鄉論,而將當地的現存人物─包括他郡流入者─附以品第,稱為「鄉品」,然後將此鄉品以及中正對他們的德行、才能所做的評語一起呈報中央,此呈報書即稱為「狀」。中央政府任用這些人為官時,即以低鄉品四級的官品任用,隨後可升...
萬死不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上心來,馬上朝貂蟬跪下,納頭便拜。貂蟬慌忙扶起。王允流著眼淚說:“眼下朝廷危如累卵,賊臣董卓將要位,朝中文武元計可施。董卓有一個義子呂布,驍勇異常,天下無有敵手。方才聽了你的話,我想出一條'連環計'來,先把你許配給呂布,然後再暗中獻給董卓。你去離間他們父子兩人,讓他們因為想得到你而互相仇恨,最後挑撥呂布去殺死董卓。如此方能除掉大害,為國效忠。不知你意下如何?”貂蟬緩緩站起,態度堅決他說:“我已許下大人雖萬死也決不推辭,如果不能遵計殺死董卓,以報國恩,願意死在萬刃之下!”玉允和貂蟬共同謀劃,實現了“連環計”,結果除掉...
王禹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諷諫,先後被貶放商州和滁州。宋真宗鹹平元年還京,復知制誥。  宋真宗時,修太祖實錄,因為直書趙匡胤周而得天下,得罪了朝廷,又和宰相張齊賢、李沆不合,出知黃洲。  王禹稱沒有因為自己貶官而後悔,反而因為自己直言而欣慰,他在自己的詩中這樣寫道:  「江東多果實,橄欖稱珍奇。北人將就酒,食之先顰眉。皮核苦且澀,歷口復棄遺。良久又回味,始覺甘如貽。」  成語「回味無窮」指吃過東西以後的餘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覺得有意思。出處即是自此。風格評價:  王禹偁是宋初古文運動的先驅,亦是處於唐代韓愈、柳宗元與宋代歐陽脩、蘇軾等...
嫡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正室所生的長子。《三國演義》第三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逆耶?」
託公報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假公濟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假公濟私」原作「託公報私」。西漢末年,外戚專政,朝政幾乎都把持在外戚的手中,皇帝形同虛設,國勢動盪不安,外戚大臣之間明爭暗鬥,更是時有所聞。當時王莽已有謀漢室的野心,他暗中壯大自己的勢力,並且一步步地剷除所有反對他的人。翟方進是漢成帝時的丞相,在位九年,兼通文法吏事,治國有方,得到朝野的稱頌,號為「通明相」。王莽視其為眼中釘,亟欲除掉他。於是他勾結與翟方進私交甚篤的丞相議曹李尋,捏造了並未發生的天文異象,誣陷翟方進,說這是因為他身為丞相卻沒有善盡輔政的責任,以致人民的怨言上達天聽使然。成帝未詳加調查就下詔嚴加責備,翟方進迫於無奈,引咎自殺。朝中大...
名實不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調要辨正名義,使名實相符,如此一來,做事才會成功。在所引典源《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中,王莽為了奪漢室,所以千方百計地為自己鋪路。他任宰衡、太傅、大司馬,先掌握朝中的實權。但是有實權,而無名義,容易遭人非議。所以他上書太后,認為自己身為宰相,統領朝廷百官,卻沒有象徵身分的印信,顯得名實不副,因此請太后授他宰相印章,這樣才能名副其實。後來「名不副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空有虛名,不合實際。出現「名不副實」的書證如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故名由眾退,而實從事章。」
稱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奉他人為君,而以人臣自居,表示屈服。《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唐高祖皇帝,舉兵隋時分,也曾聽從劉文靜之說,稱臣於突厥可汗,借突厥之兵力,以開創三百年之基業。」《三國演義》第四回:「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璽綬,北面長跪,稱臣聽命。」
晉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名:(1)(西元265~420)司馬炎魏,國號晉,是為晉武帝,後吞併孫吳而有天下,傳至愍帝,為前趙所滅,史稱西晉。後司馬睿即位於建康,是為晉元帝,傳至恭帝,為劉裕所,史稱「東晉」。(2)(西元936~946)五代諸朝之一。石敬瑭滅後唐稱帝,國號晉,史稱後晉。
宋徽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價章惇:「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宋史》:「跡徽宗失國之由,非若晉惠之愚、孫皓之暴,亦非有曹、馬之奪,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諛。於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資,濟其驕奢淫佚之志。溺信虛無,崇飾遊觀,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為誕謾,怠棄國政,日行無稽。及童貫用事,又佳兵勤遠,稔禍速亂。他日國破身辱,遂與石晉重貴同科,豈得諉諸數哉?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猶告武王以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況宣、政之為宋,承熙、豐、紹聖椓喪之餘,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喪志,縱欲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
金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漢代的貨幣。《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論曰》:「及王莽位,忌惡劉氏,以錢文有金刀,故改為貨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