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47.44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昔得蘭島(Shetland Island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眾多豪傑之士的集會。《三國演義》第四五回:「此皆江東之英傑。今日此會,可名『英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多數的山峰聚集呈不規則狀的眾山。常見於火山地帶。也稱為「山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多才俊之士。《文選.阮籍.奏記詣蔣公》:「英翹首,俊賢抗足。」也作「彥」。
屠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屠殺(Genocide)或稱為種族屠殺(ethnic cleansing),係指處於相同或鄰近地理區域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族之間,其中較為強勢的族因文化偏見、歧視以及資源競爭等因素,而刻意將一個或多個較為弱勢的族透過人為分化、具計畫性且有系統的對一地之特定人種、民族等團體進行全面性或局部性滅絕之行...
之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出眾人的才能。《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亮少有逸之才,英霸之器。」唐.楊烱〈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有如荀羨,獨負逸之才;不學江逌,空有連雞之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蜂起,一致起來。如:「王莽施政無當,劉秀等人舉兵起義,有志之士起響應。」
眾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心理學與集體行為心理學(collective behavior, collective psychology, mass psychology)近似,研究一沒有組織的暴民(mobs)、眾(crowds)、公眾(publics)或大眾(the mass)的行動與心理,是十九世紀末在法國與義大利發展出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歐洲大為流行,重要的理論發展者有法國的塔德(G. Tarde)與勒朋(G. Le Bon, 1841~1931)、義大利的席格希立(S. Sighele)、英國的麥獨孤(W. McDougall, 1871~1938)與池特(W. Trotter)等。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眾生物、萬物。《莊子.馬蹄》:「萬物生,連屬其鄉。禽獸成,草木遂長。」《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二》:「洪鈞陶萬物,大塊稟生。」
2.百姓。《國語.周語下》:「儀之於民,而度之於生。」《漢書.卷八.宣帝紀》:「獄者,萬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養育生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