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321.01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操之過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釋義3 3.用法4 4.義近.義反4.1 義近4.2 義反5 5.例句 1.出處 漢書.五行志中︰「遂要崤厄,以敗秦師,匹馬角奇輪無反者,操之急矣。」 2.釋義 操︰辦。過︰過分。 3.用法 指處理事情或解決問題過於魯莽急躁。 4.義近.義反 義近 急於求成、急功近利 義反 穩紮穩打、從長計議 5.例句 棘手的問題若行事操之過急,有可能會誤了大事。
調虎離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誘老虎離開有利於他的山頭形勢。比喻用計誘使對方離開他的據點,以便趁機行事,達成目的。《西遊記》第五三回:「先頭來,我被鉤了兩下,未得水去。纔然來,我是個調虎離山計,哄你出來爭戰,卻著我師弟取水去了。」《九命奇冤》第三六回:「至於爵興,喜來二個,當時是用調虎離山之計,暫時把他調開。」
不倫不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劉知幾《史通.卷一六.雜說上》《公羊》云:「許世子止弒其君。」「曷為加弒?譏子道之不盡也。」其次因言樂正子春之視疾,以明許世子之得罪。尋子春孝道,義感神明,固以方駕曾、閔,連蹤丁、郭。苟事親不逮樂正,便以弒逆加名,斯亦擬失其流,責非其罪。蓋公羊、樂正,俱出孔父門人,思欲更相引重,曲加談述。所以樂正1>行事,無理輒書,致使編次不倫2>,比喻非類,言之可為嗤怪3>也。 〔注解〕 (1) 樂正:樂正子春,春秋人,生卒年不詳。曾子弟子,事親至孝。 (2) 不倫:不合道理,不像樣。 (3) 嗤怪:可笑而奇怪。嗤,音ㄔ,譏笑。
依樣畫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位稿門送了卷宗並點名單上去,直捷把此案要如何責押、如何發落說出來,要求那代理的官,照樣葫蘆,替他行事。」 參考詞語︰葫蘆依樣注音︰ㄏㄨˊ ㄌㄨˊ | |ㄤˋ漢語拼音︰hú lú yī yàng釋義︰猶「依樣畫葫蘆」。見「依樣畫葫蘆」條。 01.《二十年目睹之怪狀.第五四回》:「富貴浮雲成一夢,葫蘆依樣祇三年。」 02.清.周亮工《書影.卷三》:「而或割裂全篇,換易字句,依稀影響,遂稱己作,工者不免優孟抵掌之誚,拙者至有葫蘆依樣之譏。」
三從四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三從」:《儀禮.喪服》傳曰:為父何以期也?婦人不貳斬也。婦人不貳斬者,何也?婦人有三從1>之義,無專用2>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婦人不貳斬者,猶曰不貳天也,婦人不能貳尊也。 〔注解〕 (1) 從:從其教令。 (2) 專用:憑己意行事。 2、「四德」:《周禮.天官.九嬪》九嬪1>,掌婦學2>之法,以教九御3>婦德、婦言、婦容、婦功4>,各帥其屬,而以時御敘于王所。 〔注解〕 (1) 九嬪:職官名。周制宮中的女官,掌理婦女所應學習的禮儀及職事。嬪,音ㄆ|ㄣˊ。 (2) 婦學:古代婦女所應學習的禮儀及職事,包括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等。...
順水推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順應情勢行事。《歧路燈》第一○七回:「只可惜那三髯官兒不知名子,他能順水推舟,開籠放鳥,吾知此公子孫必然發旺。」《七俠五義》第四九回:「一伸手就要拿人。那大漢眼快,反把黃茂腕子攏住往懷裡一領,黃茂難以扎掙,便就順水推舟的爬下了。」也作「順水推船」、「順水行舟」。
百密一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計畫或行事雖極為慎重細密,卻難免有疏漏之處。[例]他雖設想周到,亦有百密一疏的地方。
糊里糊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行事極為迷糊或不明道理。如:「他做事糊里糊塗的,很難委以重任。」
天經地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左傳》記載:魯昭公二十五年的夏天,叔詣和晉國趙鞅、宋國樂大心、衛國北宮喜、鄭國游吉等在黃父會盟,商討安定王室的事情。趙鞅令諸侯的大夫們給周天子輸送糧食,準備好戍守的將士,並說:「明年將要送天子回王城。」子太叔游吉進見趙鞅,趙鞅問他揖讓進退的禮節。子太叔回答:「這是儀,不是禮。」趙鞅再問:「那什麼叫做禮呢?」子太叔回答說:「我曾聽先大夫子產說過:『禮,是上天的規範,大地的準則,人民的行事依據。』天地的規範準則,人民就加以效法。」後來「天經地義」這句成語,就從《左傳》文中「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演變而出,指天地間原本如此而不容改變的道理。
兩全其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恤顛連之患,期錙銖之悉取,帥上下以交征。視民如讎,為國歛怨。……宜將本人移置他處,量與一職,待其行事果異於前,治政實有成效,然後陞用,未以為遲。不使驟專非分之任,無令致有橫侈之權,則朝廷無將來後悔之患,本人無阿合馬喪家之禍。君父臣子之間,上下兩全其美,非惟國家之幸,實亦本人之大幸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參考資料〕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據《元曲選》引)司徒,我三五日間成其大事,則少這麼一個好夫人。司徒,你若肯與了我呵,堪可兩全其美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