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38.2402 ms
共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須陀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入聖道的果位之一。為聲聞乘初果。證得須陀洹的人必不再投生三惡道,並且決定將會解脫輪迴。須陀洹可分須陀洹向和須陀洹果。須陀洹向是指已入聖道,但還未達須陀洹果的境界。《大智度論》卷三:「彌勒佛隨眾心,為說種種法,有人得阿羅漢、阿那含、斯陀含、須陀洹。」也作「預流」。
|
禪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定和解脫。唐.李邕〈鄭州大雲寺碑〉:「發趣如因,彌入禪寂。雖獨得斷相,而同人有為。」唐.盧綸〈同暢當詠蒲團〉詩:「唯當學禪寂,終老與之俱。」
|
解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脫困縛。《文選.揚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縛而成,或釋褐而傅。」《儒林外史》第八回:「寧王見了,慌走下來,親手替他解了縛,叫取衣裳穿了。」
|
斯陀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入聖道果位之一。為聲聞乘的第二果。證到此果位者,只需再來此世間一次,便可證得解脫。斯陀含可分為斯陀含向和斯陀含果。斯陀含向是已證初果正趨向斯陀含果的境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
佛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基本上僅用於人名等音譯詞句。梵語buddha的音譯。如:「佛馱跋陀羅」、「南無佛馱耶」。
|
佛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指證悟宇宙真理,解脫一切煩惱的人。為梵語bubdha的音譯。也作「佛陀」。
|
錫克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印度部分地區的宗教。由印度教毗溼奴虔誠派發展而來,西元十五世紀後期由那納克創建。接受印度教關於輪迴、業報和解脫的教義,認為神是獨一、是真理、是造物主、永生不死、無所不在、無形象。該教堅持信徒共餐,開辦祖師灶,否認印度教種姓制度,信徒自稱為祖師的門徒。該教最隆重的節日是三、四月間的拜薩哈節。也作「西克教」、「塞克教」。
|
一念三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佛教天台宗的基本思想之一。謂眾生一個心念活動,就含括宇宙萬有,輪迴和解脫的一切總和。《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三》:「但以自他等觀推於三假,並未云一念三千具足。」
|
頓不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甩不掉,無法解脫。元.關漢卿〈一枝花.攀出牆朵朵花套.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搥不匾炒不爆嚮璫璫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
|
二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二種障礙:(1)指妨礙滅除煩惱的煩惱障和妨礙覺悟的所知障。(2)指妨礙滅除煩惱的煩惱障和妨礙修行者得滅盡定的解脫障。(3)指妨礙正確了解真理的理障和妨礙滅除生死輪迴的事障。《大方廣圓覺經》:「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