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推背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相傳為唐代李淳風與袁天綱共同編著的圖讖,預言歷代變革興衰之事。六十圖,每圖附七言詩一首,編至第六十圖袁推李背停止,故稱為「推背圖」。
掩前絕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空前絕後」。見「空前絕後」條。01.清.王士禎等《師友詩傳錄》卷五:「唐人七言古詩,誠掩前絕後,奇妙難蹤。」 
押座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人講唱佛經或佛家故事前,為使聽眾安靜下來而講唱的定場詞,多為七言韻文。
史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漢元帝時任黃門令。所著《急就篇》,是以七言與三言寫成的有韻字書,雜記姓名、諸物、五官等,便於一般人記誦與供學童識字。
汪榮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陀羅華館集.序》評其詩曰:「其磊落清麗,亦何似杜牧、羅隱之甚也」秦緗業《曼陀羅華館集.序》稱其詩「五七言古出入李、杜,而《秋懷》十首造語酷似韓公,命意直追漢、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妄下言論。《玉篇.口部》:「哃,妄語也。」清.吳騫《拜經樓詩話》卷一:「正如里塾小兒學作對句,以字多者為能,盲師矜喝,瞽子哃疑,宜其謂七言最難合作,甚於五律也。」
界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醒木。說書人拍案引起聽眾注意,所使用的硬木,稱為「界方」。《水滸傳》第五一回:「拈起鑼棒,如撒豆般點動。拍下一聲界方,念了四句七言詩。」
長慶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詩人白居易、元稹所開創的七言長篇敘事歌行體。其特點為:從內容上看,常選取典型的人物或事件,以反映具時代和社會意義的主題;從形式上看,為七言歌行;從表現手法和文字風格上看,以鋪敘為主,兼重敘事與抒情結合,文字則力求豐富多采,婉麗纏綿。
格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五、七言古體詩。在白居易的《長慶集.後集》中,特別標舉格詩一目,以別於律詩。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一.唐人詩不傳》:「白樂天作〈元宗簡集序〉云:『著格詩一百八十五,律詩五百九。』至悼其死,曰:『遺文三十軸,軸軸金玉聲。』」
徐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75~1141)字師川,自號東湖居士,宋分寗人。七歲能作詩,為黃庭堅外甥,屬江西詩派。有《東湖居士詩集》,三卷,上卷為古體,中卷為五言近體,下卷為七言近體。今已亡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