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本紀,既科條之矣。”;〈表 (史書)|表〉以表格的方式排列整理事件次序或歷史動態,“並時異世,年差不明,作十表。”;〈書〉的內容有關歷代典章制度,“禮樂損益,律歷改易,兵權山川鬼神,天人之際,承敝通變,作八書”;〈世家〉描述影響深遠的家系或貴族事蹟,“二十八宿環北辰,三十輻共一轂,運行無窮。輔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列傳〉呈現的是歷史上各類人物的歷史表現與社會的種種樣貌,“扶義倜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傳。”。不同於以往的史書,《史記》的寫作方式首開紀傳體之先河:以描寫人物的...
名韁利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何必讓黃老之學困惑你呢?」在參考資料中,另有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年代雖比所引典源為早,但因出處不明,故置於參考資料。後來「名韁利鎖」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因名利的羈絆而不得自由。
糊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明事理。[例]他愈說我愈糊塗了!
偏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公平或固執的見解。《漢書.卷八五.杜鄴傳》:「由後視前,忿邑非之,逮身所行,不自鏡見,則以為可,計之過者。疏賤獨偏見,疑內亦有此類。」《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你伯娘雖然不明理,卻也心慈的。只是婦人一時偏見,不看得破,不曉得別人的肉,偎不熱。」
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不明
明目張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封神演義》第八五回:「大丈夫既與同心之友,談天下政事,若不明目張膽,傾吐一番,又何取其能擔當天下事,為識時務之俊傑哉!」
溝通特權(privileged_communic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業倫理守則「保密特殊情況」的情境,助人專業人員可以直接進行必要的通報或知會,較不會兩難;但當事實情況不明確、當事人不願通報施暴者、當事人希望助人專業人員提供其改過機會、通報後可能讓助人專業人員招致麻煩等情況,較易產生通報與否的兩難議題。 參考資料1. Gerald Corey (2009).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譯)。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著出版於2009)p.442. 洪莉竹. (2008). 中學輔導人員專業倫理困境與因應策略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 (3)...
模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清楚、不明顯。《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誰知除了眼鏡,兩眼模糊,反辨不出那人的面目。」也作「糢糊」。
大惑不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惑則勞而不至,惑者勝也。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嚮,不可得也。不亦悲乎﹗ 〔注解〕 (1) 不靈:不明曉事理。
作法自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案。商鞅潛逃到函谷關時,想要到旅舍投宿,旅舍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說:「這是商鞅制定的法令,讓身分不明的人留宿旅舍,被查到了會遭到牽連而受罰。」拒絕讓他留宿。商鞅嘆氣說:「唉!自己訂立的法規,竟然把自己害到這種地步!」後來「作法自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自作自受。出現「作法自斃」的書證如:《聊齋志異.卷四.余德》:「余笑起,飛一巨觥;酒方引滿,蝶亦颺去。頃之,鼓又作,兩蝶飛集余冠。余笑云:『作法自斃矣。』亦引二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