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心竅不通。語本《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句下漢.高誘.注:「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後用以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對某事完全不懂。《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這蕭穎士又非黑漆皮燈,泥塞竹管,是那一竅不通的蠢物。」《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但是人數多了,自難免魚龍混雜,賢愚不分,儘有中文一竅不通,借著遊學到海外玩耍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憂慮、擔心。如:「患得患失」。《論語.學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之五:「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無妄之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无,古「無」字。无妄,是《易經》卦名。卦象是下震(☳)上乾(☰)。六三的爻辭說:「无妄之災。」意思是不妄為卻無故招致災禍,這就像是有人把牛繫在路上,卻被路過的人牽走,而使同邑的人平白受到懷疑和搜捕。後來「無妄之災」被用來比喻意外的災禍。如漢人王充《論衡.卷一五.明雩》:「無妄之災,百民不知,必歸於主。」百姓因為不明究裡,往往將意外的災禍歸究於為政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甫、剛剛。如:「初出茅廬」。《書經.召誥》:「嗚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繼嗣不明。」
漫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形容無邊無際。《三國演義》第六回:「見紫微垣中白氣漫漫,堅歎曰:『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塗炭,京城一空!』言訖,不覺淚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望漫漫,身如一葉,不覺淒然,吊下淚來。」
隔靴搔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德傳燈錄.卷二二.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1>福州康山契穩法寶大師,初開堂,有僧問:「威音王已後,次第相承,未審師今一會法嗣何方?」師曰:「象骨舉手,龍谿點頭。」問:「圓明2>湛寂3>非師旨,學人因底卻不明?」師曰:「辨得未?」僧曰:「恁麼4>即識性無根去也。」師曰:「隔靴搔癢。」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 (2) 圓明:佛教用語,指澈底領悟。 (3) 湛寂:佛教用語,其義有二:ヾ沒有煩惱、生滅輪迴。ゝ清靜。 (4) 恁麼:這麼、如此。恁,音ㄖㄣˋ。〔參考資料〕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據《歷代詩話》引)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隱微不明顯。如:「隱約」。唐.王孝通〈上緝古算經表〉:「其理幽而微,其形祕而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一種通行的憑證,以木頭刻成,形狀像戟。《說文解字.木部》:「棨,傳,信也。」漢.李尤〈印銘〉:「赤紱在報,非印不明;棨、傳、符、節,非印不行。」《宋書.卷一五.禮志二》:「皇太子夜開諸門,墨令,銀字棨傳令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愚昧、不明事理。如:「冥頑不靈」。
想入非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入非非」為佛經「非想非非想處」的省略,指佛教禪修者修習到「非想非非想處」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中,佛祖說明了禪修的幾個境界。在這個「非想非非想處」的境界中,修禪者已能拋棄了原有的思想,感覺世俗的一切及自己的身心俱已消失,是禪修的至高境界,當是指思考能力已達超玄脫俗的意思。但後世使用此成語者,因不明「非非」的真義,整個成語轉變為形容脫離現實的想像或念頭。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