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03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想入非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入非非」為佛經「非想非非想處」的省略,指佛教禪修者修習到「非想非非想處」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中,佛祖說明了禪修的幾個境界。在這個「非想非非想處」的境界中,修禪者已能拋棄了原有的思想,感覺世俗的一切及自己的身心俱已消失,是禪修的至高境界,當是指思考能力已達超玄脫俗的意思。但後世使用此成語者,因不明「非非」的真義,整個成語轉變為形容脫離現實的想像或念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愚昧、不明事理。如:「冥頑不靈」。
不知所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或文章內容模糊、重點不明,無法讓人了解其意旨。[例]一篇好的文章絕不致於條理不清,讓人不知所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隱微不明顯。如:「隱約」。唐.王孝通〈上緝古算經表〉:「其理幽而微,其形祕而約。」
混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混雜而界限不明。[例]這段論述前後矛盾,顯示作者觀念混淆,思路不清。
詮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es的傳達就不是單純的報導或簡單的重複,而是需要翻譯和解釋。翻譯是要把人們不熟悉的諸神的語言的晦澀不明的指令內容進行疏解,以使一種意義關係從陌生的世界轉換到我們自己熟悉的世界。Hermes是神的信使,他把諸神的旨意傳達給凡人,在荷馬的敘述裡,他通常是從字面上轉達諸神告訴他的消息,然而,特別在世俗的使用中,hermeneus(詮釋)的任務卻恰好在於把一種用陌生的或不可理解的表達的東西翻譯成可理解的語言。(何萬福,2004)  詮釋學至狄爾泰(W.Dilthey,1833~1911)強調精神科學方法論,有別於自然科學。至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暗,光線不明。如:「昏暗」、「昏黃」。《文選.左思.吳都賦》:「揮袖風飄,而紅塵晝昏。」《紅樓夢》第五回:「忽喇喇如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
2.不明、不清楚。如:「老眼昏花」。唐.韓愈〈與崔群書〉:「目視昏花,尋常閒便不分人顏色。」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齣:「我老眼雖昏,早已看真了。」
4.不明事理的。如:「昏庸」、「昏君」。
飛揚跋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飛揚跋扈」這句成語的出處並不明確,在《北齊書.卷二.神武帝紀下》已用來形容侯景。南北朝時,北朝東魏侯景向來不把高歡的兒子高澄放在眼裡,還說:「王在,我不敢有異心,如果王不在,我就不能和那些不懂事的小孩共事!」後來高歡病重,跟兒子高澄說:「侯景在河南獨權統治十四年,一向蠻橫放縱,不受約束,為了防止他變故,我死後,要祕不發喪,以穩定情勢。厙(ㄕㄜˋ)狄干、斛律金、慕容紹宗等人,可以委以重任。之前沒有重用他們,是想留給你去任用,這樣,他們就會感念你的知遇之恩,而忠心報答。」高歡死後,高澄遵照父親的指示,祕不發喪,又重用厙狄干、斛律金、慕容紹家等人。後來侯景因與高澄不合,於是背叛東魏,投降西魏,後又...
半途而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是不喝盜泉之水(論語,撰考讖曰,水名盜泉,仲尼不漱。);廉潔者,是不受嗟來之食的;這塊金子既然來歷不明,你怎麼可以把他拿回來呢?」樂羊子一時覺得得難為情,便把那塊金子重新放回原來的地方。後來,樂羊子到那遠的地方去尋師求學,過了一年,就回來了。他的妻子正在織布,見他突然回來,便問他說:「你的學業已經完成了?」樂羊子搖搖頭:「還沒吶!因為我很想念你,所以先回來一趟。」樂羊子的妻子聽樂羊子這樣說,便立刻拿出一把剪刀走到織布機前,把機上正在編織的布,全部剪斷。說:「這布的原料產自蠶繭,而由織布機織成;一絲一絲地累織成寸、成丈、...
疑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疑、不明白。《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回:「瓘恐維疑惑,乃引三千兵去了。」《文明小史》第七回:「心下好生疑惑。又問兵役道:『廟裡後花園,可曾仔仔細細查過沒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