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黑白疣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思,這是因為牠們兩手的拇指已經退化,幾乎看不到拇指,好像被截斷一樣。 【習性】黑白疣猴是標準的大男人主義且過著群居的生活,每群疣猴中,只能有一隻成年公猴,而其他猴子就要聽命於猴王。黑白疣猴的家庭由平均8-15 頭成員組成,通常包括一頭成年雄性、幾頭雌性和牠們尚未獨立的子女。幾頭雌性會共同哺育家庭內年幼的小猴,雄性在成年前會離家獨立,雌性則留在家族裡。不同家庭間一般不會和諧共處,彼此間會保護和爭奪棲地。 *資料來源*1.頑皮動物一本通:60種水路空動物大集合p.60~p62初版一刷:2011年7月、新北市:幼福文化編著:...
|
樽俎折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絕之也。」景公謂太師曰:「子何以不為客調成周之樂乎?」太師對曰:「夫成周之樂,天子之樂也。調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欲舞天子之樂,臣故不為也。」范昭歸,以報平公曰:「齊未可伐也。臣欲試其君,而晏子識之;臣欲犯其樂,而太師知之。」于是輟伐齊謀。仲尼2>聞之,曰:「善哉!不出尊俎3>之間,而折衝4>于千里之外,晏子5>之謂也,而太師其與6>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齊策五》。
(2) 仲尼: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
|
俱傷兩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兩敗俱傷」之典源,提供參考。 《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傳.論》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於女禍。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後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於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後左右之親為可恃也。故前後左右者日益親,則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1>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於帷闥2>,則嚮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3>,雖有聖智不能與謀,謀之...
|
矯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託。《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傳》:「矯託天命,偽作符書。」《新唐書.卷一○七.傅弈傳》:「刑德威福,繫之人主。今其徒矯託,皆云由佛。」
|
情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狀、形態。《列子.黃帝》:「太古神聖之人,備知萬物情態。」《韓非子.二柄》:「人主欲見,則群臣之情態得其資矣。」
|
典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謨,兩種文體。典以記國之大事,謨以載謀略之言。典謨泛指古聖賢所遺留的訓誡。《文選.孔安國.尚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軌範也。」
|
教育的外在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不同,因此互相衝突,對立,互相攻擊,互不相讓,外在目的所持之觀點大致如下。1.由各學派訂定者:如個人主義,人文主義等等的注意類別,往往會造就出不同的教育目的。2.由國家政府及野心政客所揭示者:如斯巴達當年的軍事教育,將所有人都定位成軍事人員因此教育目的也朝軍事為主要發展,抑或是如同現今的北韓,領導者掌握了一切資源,並且投過教育控制人民的思維。3.由教育學者個人所提出者:如斯賓賽,柏拉圖等人所提出的教育思維,也可能成為外在教育目的之產生,也就是有個定向的目的。 關鍵字中文:教育的外在目的英文: extrinsic aim...
|
人格疾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緒反應特徵。當一個人思考和行為長期表現缺乏彈性、過於僵化、不適應且普遍存在而造成顯著的功能障礙或個人主觀的不舒服時,便是人格違常現象。(註1.2) DSM診斷準則1. 一種內在和行為持續模式,與此人的期望偏離甚遠,而且在下列領域中,至少有兩種受影響:認知、情感度、人際功能、衝動控制。2. 此模式在廣泛的個人與社會情境中,皆缺乏彈性且普遍存在。3. 此模式相當穩定且持久,發生至少可以追朔到青春期或成年早期。4. 造成相當大的痛苦或功能喪失。(註1) 病程通常在青春期或是成年早期就可以辨識出來,而有些人甚至在兒童期就已經出...
|
暮楚朝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慨。宋代文人周密曾評論此文,認為晁補之這篇文章,就像蘇東坡的〈赤壁賦〉,憑藉客觀的地理環境,興發文人主觀的思緒情懷。此處引述〈北渚亭賦〉的這段文字,便是晁補之感嘆仕宦生涯其實就像經商,總是居無定所、四處流離。也猶如戰國時代的說客策士,周旋於各國之中,早上在秦國,晚上卻又到了楚國,為求生計四處遷徙飄蕩,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動向,對未來既是茫然又是無奈。後來,「朝秦暮楚」這句成語從典源中摘出用來比喻人東飄西蕩,行蹤無定。
|
切齒咬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咬牙切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切齒」的「切」,音ㄑㄧㄝˋ,是「密合」、「咬緊」的意思,所以與「咬牙」同義,因而組合成「咬牙切齒」。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非常痛恨的樣子。較早的文獻只用「切齒」,《韓非子.守道》談論保全國家的方法。韓非子認為,如果國家能夠將法度確實建立,厚賞嚴刑,讓人民有所依循,那麼「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而無瞋目切齒傾取之患。」意思是說將法度建立好,君主就能在宮殿享受豪華的生活,沒有人會瞪著眼睛,咬緊牙齒,憤恨地想要傾覆他了。後來「切齒」之上,另增同意的「咬牙」二字,成為「咬牙切齒」的成語,廣為後人所用,用以表示非常悲痛憤恨。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