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又。同時做兩個動作。如:「載歌載舞」。《詩經.鄘風.載馳》:「載馳載驅,歸唁衛侯。」
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驅力,驅使個體改變既有基模。 階段觀 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以下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 (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0-2歲)1歲時發展出物體恆存性的概念,以感覺動作發揮其基模的功能。由本能的反射動作到目的性的活動。前運算階段 (前運思期,Preoperational, 2-7歲)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不具保留概念,不具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
東施效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美女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皺眉,同村醜女模仿西施的動作,希望能和她一樣美,結果卻醜上加醜(顰:皺眉)。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條件,而盲目胡亂模仿,結果適得其反。典出《莊子.天運》。[例]我們應找出自己的風格,切莫東施效顰,一味的模仿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介詞:(1) 相當於「在」,表示地點、時間。[例]生於戰亂、處於困境 (2) 相當於「給」、「與」,引進施事對象。[例]嫁禍於人 (3) 相當於「向」,表示趨向。[例]求助於人 (4) 相當於「對」,表示動作對象。[例]無濟於事 (5) 相當於「到」、「至」,表示所到。[例]聲聞於天 (6) 相當於「從」、「由」,表示所從。[例]青出於藍 (7) 相當於「被」,表示被動。[例]勞力者治於人。 (8) 相當於「比」,引進比較對象。[例]目高於頂、苛政猛於虎。
瓜田李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名氏〈君子行〉(據《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引)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1>,李下不正冠2>。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注解〕 (1) 納履:穿鞋,指彎腰做穿鞋或整理的動作。履,鞋子。 (2) 正冠:扶正帽子。指伸手整理帽子。冠,音ㄍㄨㄢ,帽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交互的意義演變為單方面的意義,表示動作是由一方對另一方進行。如:「有事相煩」、「實不相瞞」。《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孤持鞍下馬相迎,足以顯卿未?」
2.職官名:(1)百官之長,輔佐國君治理國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國」。(2)古代典禮中,輔導行禮的人。如:「儐相」。《論語.先進》:「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用手勢摹擬動作。《紅樓夢》第二九回:「因為寶姐姐要看獃雁,我比給他看,不想失了手。」
栩栩如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妙維肖 辨似例句 ○ ㄨ 《紅樓夢》中把一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寫得~。 ㄨ ○ 她長於女扮男裝,言語、動作無不~。 「栩栩如生」及「躍然紙上」都有極為逼真的意思。 「栩栩如生」可用於書面之外的形象刻畫;「躍然紙上」限用於書面的描寫或繪畫等。 栩栩如生 躍然紙上 辨似例句 ○ ㄨ 這些蠟像~,簡直就和真人沒兩樣。 ㄨ ○ 這幾幅墨竹雖只是寥寥幾筆,但勁節風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捋。指捲袖露出手臂的動作。《孟子.盡心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文選.曹植.美女篇》:「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