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千金敝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36),字子陽,東漢扶風茂陵人。王莽時起兵,自立為蜀王,都成都。性苛細,察於小事,敢誅殺而不見大體。被刺傷而身亡,公孫氏盡滅。 (2) 吳漢:?∼西元36,字子顏,東漢南陽宛人。為人質厚少文,勇鷙有智謀。為討伐公孫述時之大將,後位至大司馬,卒謚曰忠侯。 (3) 輿:車箱。泛指車。 (4) 壁:軍營的圍牆。 (5) 夷:誅殺。 (6)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東漢建為都城。 (7) 讓:譴責。 (8) 劉禹:東漢時人,生卒年不詳。吳漢的副將。 (9) 敝帚:破掃帚。敝,破敗。 (10) 放麑啜羹:春秋時人秦西巴因為偷偷放走小鹿,被主人趕走的故事。戰國魏將樂羊為表...
吹毛索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的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吹毛取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的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智以利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1>曰:「平原君2>,翩翩3>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4>。鄙語5>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6>邪說,使趙陷長平7>兵四十餘萬眾,邯鄲8>幾亡。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 〔注解〕 (1) 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
不飾邊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36),字子陽,東漢扶風茂陵人。王莽時起兵,自立為蜀王,都成都。性苛細,察於小事,敢誅殺而不見大體。終被刺傷而身亡,公孫氏盡滅。 (4) 吐哺:吐出口中咀嚼的食物。周公一飯三吐哺,起以接待賢士。後以指殷勤的求取賢士。哺,音ㄅㄨˇ,在口中咀嚼的食物。 (5) 修飾邊幅:比喻講究衣飾儀容或形式小節。邊幅,比喻人的儀容舉止。見「修飾邊幅」。 (6) 如偶人形:指公孫述的儀容衣著與土、木等做成的偶像近似。 (7) 稽:留。
利以昏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1>曰:「平原君2>,翩翩3>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4>。鄙語5>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6>邪說,使趙陷長平7>兵四十餘萬眾,邯鄲8>幾亡。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 〔注解〕 (1) 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
臺南孔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閩地區一級古蹟。位於臺南南門路。創建於明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是臺省孔廟建築中年代最久遠的。當年以此為開啟臺灣儒學的第一步,因此又稱為「全臺首學」。建築格式概仿自山東曲阜闕里孔廟,且仿古宮殿,朝南建築,屋頂覆蓋黃色琉璃瓦,屋脊有鴟尾,所有殿宇、牌坊都有定名。此廟自清迄今,雖屢見增建及改建,但大體仍保持清時面目。
不知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識大體、不懂理。《紅樓夢》第六八回:「我是年輕不知事的人,一聽見有人告訴了,把我嚇昏了,不知方纔怎樣得罪了嫂子。」
定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確定的形勢。《三國演義》第四○回:「夫逆順有大體,強弱有定勢。」
披毛求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吹毛求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非,戰國時韓國的宗室公子,是當時先秦諸子學派裡,一位重要的法家代表人物,主張君王治理國家須結合法、術、勢三者。《韓非子.大體》指出識大體的人,不會讓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迷惑己心,也不會以一己的私利追求而操心勞神。韓非認為法治精神是重要的,他認為古時能執守大體的君王,用嚴明的法律來治理國家,用分明的賞罰來獎善懲惡,用客觀的標準來評量事物的輕重大小;不違反天理,不傷害人性;也不在細微的地方刻意尋找缺點和毛病。後來原文中「吹毛而求小疵」,演變成「吹毛求疵」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刻意挑剔過失或缺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