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40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忠言逆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孔子家語.卷四.六本》:「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元史.卷一六八.許國禎傳》:「召國禎入視,世祖曰:『不聽汝言,果困斯疾。』對曰:『良藥苦口既知之矣,忠言逆耳願留意焉?』世祖大悅。」也作「逆耳忠言」。
川流不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川流不息」原本的意思是指河川水流永不停歇。息,就是停止的意思。這句成語的典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認為出自於《論語.子罕》篇,孔子所說的「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孔子有一天來到河邊,看到晝夜奔流不息的河水,不禁感嘆時間消逝不就像流水一樣嗎?這是從「川流不息」的自然現象領略到時間的流逝,後來也作「川流不舍」。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認為這是出自於《後漢書.卷五二.崔駰列傳》:「處士山積,學者川流。」的「川流」。這裡的「川流」就是如河水之流動,有穿梭往來的意思。所以這兩句話是在形容當時才德之士多,堆積如山,連綿如流水,往來不停。南朝宋.鮑照〈結客少年場行〉:「日中市朝滿,車馬若川流。」的「川流」用法也...
因材施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晚年回到了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並從事教育工作,不但開平民教育之先河,也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教育家。他有許多創新的教育觀,其中「因材施教」的主張對後世影響至鉅。例如《論語.為政》中記載了子游、子夏曾分別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給了兩人不同的答案。子游雖能奉養父母,但少了敬,所以孔子回答時,強調了「敬」的重要。子夏在侍親態度欠佳,所以孔子強調愉悅容色的重要。也就是說兩人雖然問了一樣的問題,但孔子針對個別欠缺的部分作回應,所以會有不同的答案。另外,在〈雍也〉篇中孔子直接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這也說明了應依循個別的不同資質予以施教,才能有成效。孔門弟子三千,分列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文言文中用於句末,表示感嘆或疑問。《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曰:『吾歌,可夫?』」
鮑魚之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賣醃魚的店鋪。比喻臭穢的地方、惡劣的環境或小人聚集的場所。漢.劉向《說苑.卷一七.雜言》:「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孔子家語.卷四.六本》:「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渾渾噩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不備過半矣,而習者不知。惜乎!《書序》之不如《易》也。」曰:「彼數也,可數焉,故也。如《書序》,雖孔子末如之何矣。」昔之說《書》者,序以百,而〈酒誥〉之篇俄空焉。今亡夫。虞、夏之《書》渾渾1>爾,《商書》灝灝2>爾,《周書》噩噩3>爾。下周者,其《書》譙4>乎! 〔注解〕 (1) 渾渾:深厚廣大的樣子。 (2) 灝灝:廣博浩大的樣子。灝,音ㄏㄠˋ。 (3) 噩噩:嚴肅正直的樣子。 (4) 譙:音ㄑ|ㄠˋ,殺也,引申為酷烈。
手不釋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
如數家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珍」是指家中珍藏的珠寶。「如數家珍」好像在數自家的珠寶一樣,用來比喻敘述事物明晰熟練。《韓詩外傳》卷一中,敘述公甫文伯之母敬姜是個有賢德的女子,但公甫文伯死時她卻不哭泣,季孫斯知道了,便派人去問她原因。敬姜回答︰「我曾經叫我這個兒子去侍奉孔子,可是孔子離開魯國時,他去送行,沒有送到城郊;贈送孔子禮物,也沒有送家中的珍寶。他生病了,沒有士人來探望;死了,也沒有士人為他流淚。反而官女穿著喪服跟隨他的,有十多人。可見他平時對士人不夠周到,卻過分寵愛女性,所以我不哭泣。」這個典故用到了「家珍」。至於出現「如數家珍」的書證如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卷七.凌廷堪》:「君讀書破萬卷,肄經邃於士禮,披文摘句...
居安思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可廢也,子其受之。」魏絳7>於是乎始有金石之樂,禮也。 〔注解〕 (1) 書:即《尚書》。傳由孔子所授,記三代以上的典謨訓誥。原有百篇,亡於秦火,今所見《尚書》有五十八篇。此處引文為《尚書》逸文。 (2) 抑微子:但是沒有你的話。抑:但是、然而,表示轉折。微:無。 (3) 寡人:古代國君自稱的謙詞。 (4) 待:接納。 (5) 濟河:渡河。 (6) 盟府:保存盟約的地方。 (7) 魏絳:春秋時晉國大臣。生卒年不詳。
洙泗高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