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動用、使用。《左傳.昭公元年》:「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孔子家語.卷三.觀周》:「毫末不扎,將尋斧柯。」
岌岌可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堯帥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見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於斯時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識此語,誠然乎哉﹖」孟子曰:「否,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堯老而舜攝也,〈堯典〉曰:『二十有八載,放勳乃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舜既為天子矣,又帥天下諸侯以為堯三年喪,是二天子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箭末端搭扣弦的部分。同「栝」。《書經.太甲上》:「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度,則釋。」唐.孔穎達.正義:「括,謂矢末。」《孔子家語.卷五.子路初見》:「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金科玉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科玉律」原作「金科玉條」。揚雄是西漢後期的重要文人,口吃不善言談,以文章名世。揚雄的學術成就,自古以來頗多爭議。張衡稱讚他「妙極道術」,張子侯甚至尊為「西道孔子」;朱熹則認為他「拙底工夫」,只會模仿。其中〈劇秦美新〉一文,更是遭到許多人的大加貶斥,認為揚雄為了自身的利益,阿諛美化王莽的新政;但也有人認為,揚雄是藉著秦朝滅亡的例子來諷諫王莽。兩面評價,可謂針鋒相對。在〈劇秦美新〉中,揚雄讚美了王莽能夠效法上古堯、舜、商、周的美好制度,訂定了完善嚴密的法令,因此得到上天降下的種種祥瑞,恩澤遍及全民。後來「金科玉律」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可變更的信條。出現「金科玉律」的書證如五代十國前蜀....
席不暇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孔席不暖注音︰ㄎㄨㄥˇ ㄒ|ˊ ㄅㄨˋ ㄋㄨㄢˇ漢語拼音︰kǒng xí bù nuǎn釋義︰孔子所到之處,坐席未暖就起身離去。形容孔子汲汲於行道,到處奔走,不暇安居。見「席不暇暖」條。 01.漢.班固〈答賓戲〉:「是以聖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參考詞語︰席不暇煖注音︰ㄒ|ˊ ㄅㄨˋ ㄒ|ㄚˊ ㄋㄨㄢˇ漢語拼音︰xí bù xiá nuǎn釋義︰煖,同「暖」。「席不暇煖」即「席不暇暖」。見「席不暇暖」條。 01.晉.葛洪《抱朴子.辨問》:「突無凝煙,席不暇煖,其事則鞅掌罔極,窮年無已。」 參考詞語︰席不及煖注音︰ㄒ|ˊ ㄅㄨˋ ㄐ|ˊ ㄋㄨㄢˇ漢語拼音︰x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文彩的。《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衣文衣而舞康樂。」
刮目相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後魯肅4>上代周瑜5>,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6>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7>。」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複以(卿)〔鄉〕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
縱橫捭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或外交上慣用的拉攏、分化等靈活高明的手段。參見「捭闔縱橫」條。《鏡花緣》第一八回:「當日孔子既沒,儒分為八;其他縱橫捭闔,波譎雲詭。」
鶉衣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鶉衣百結」係由「鶉衣」及「百結」二語組合而成。 「鶉衣」是出自《荀子.大略》。根據記載,孔子的弟子子夏富有文才,孔子死後,他到西河講學,魏文侯相當敬重他,尊他為師。雖然如此,他仍然甘於清苦的生活,衣服像鶉鳥短禿的尾巴一樣,破舊不堪。 「百結」則是出自晉.王隱《晉書》。根據記載,西晉初年時,有一個叫董京的人,常披頭散髮,放蕩不羈。每當他到洛陽街上行乞,便撿拾碎布結成衣服穿在身上,號稱「百結」,別人要給他好衣服他都不肯接受。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鶉衣百結」,用來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禮記.曲禮上》父之讎1>,弗與共戴天2>;兄弟之讎3>,不反兵4>;交遊之讎5>,不同國。 〔注解〕 (1) 父之讎:殺父的仇敵。讎,音ㄔㄡˊ,通「仇」,仇敵。 (2) 弗與共戴天:不與之共存於世。戴天,指立於天地間。戴,頂著。 (3) 兄弟之讎:殺害兄弟的仇敵。 (4) 不反兵:不用返家取兵器。反,通「返」。 (5) 交遊之讎:殺害朋友的仇敵。 ◎2《禮記.檀弓上》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