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2 ms
共 1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千變萬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幻術或道術的人。
(5) 貫:穿透。
(6) 礙:阻礙。 ◎2《列子.湯問》周穆王西巡狩,越崑崙,不至弇山。反還,未及中國,道有獻工人名偃師,穆王薦之,問曰:「若有何能?」偃師曰:「臣唯命所試。然臣已有所造,願王先觀之。」穆王曰:「日以俱來,吾與若俱觀之。」越日偃師謁見王。王薦之,曰:「若與偕來者何人邪﹖」對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驚視之,趣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王以為實人也,與盛姬內御並觀之。技將終,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誅偃師。偃師大懾,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會革、木、膠、漆、白、黑、丹、青之所為。王諦料之,...
|
渾淪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囫圇吞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囫圇吞棗」原作「渾崙吞棗」。《碧巖錄》卷三記載了一段故事:有位僧人問趙州和尚是否曾親見過南泉大師?趙州打了個比喻,回答說:「鎮州出產大蘿蔔頭。」本來這位僧人問趙州時是別有用心的,想不到趙州不直接回答他的問題,打了比方。這番對答,表面上看來真是無味,直堵人口,害得這位僧人才一開口,卻只換得瞪大眼睛,不知如何接下去。趙州此番回答若是聽在有智慧人的耳內,恰如電光石火,一聞便透徹心靈。否則,想破頭了也不知所云。有人以為鎮州出產大蘿蔔頭,天下人皆知,趙州去參見南泉,也是天下人皆知。這位僧人明知故問,所以趙州才會如此回答,不跟他囉嗦。恰如曾經有僧人問九峰和尚:...
|
無脛而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卒年不詳。
(3) 船人盍胥:划船的船夫盍胥。盍胥,春秋時人,生卒年不詳。
(4) 崑山:崑崙山的簡稱,綿延於新疆和西藏之間,西起帕米爾高原,北為塔里木盆地,南為藏北高原。〔參考資料〕 《說苑.卷八.尊賢》趙簡子游於西河而樂之,歎曰:「安得賢士而與處焉!」舟人古乘跪而對曰:「夫珠玉無足,去此數千里,而所以能來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來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趙簡子曰:「吾門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吾尚可謂不好士乎?」舟人古乘對曰:「鴻鵠高飛遠翔,其所恃者六翮也,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無尺寸之數,去之滿把,飛不能為之益卑,益之滿把,飛不能為之益高;不知門下左右...
|
崑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崑崙山。《書經.胤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崑岡憐積火,河漢注清源。」
|
雲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畫有雲彩的屏風。亦指以雲母石飾製的屏風。唐.李商隱〈為有〉詩:「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唐.裴鉶《崑崙奴》:「雲屏而每進綺羅,繡被而常眠珠翠。」
|
玄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道的本體。《莊子.天地》:「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此朱生得玄珠於赤水,謨神睿而為言。」
|
崑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崑崙山所產的美玉。用以比喻心志高潔、文章精美或人才傑出。《文選.劉孝標.辯命論》:「璡則志烈秋霜、心貞崑玉。」
|
羅馬法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羅馬所行的法律。起於西元前五世紀參考雅典法律所訂立的《十二木表法》。其主要精神為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在被證明為有罪之前,均應視為無辜。後查士丁尼為帝,令學者纂為法典,計為四部,集其大成。後來的《拿破崙法典》及《腓特烈法律》皆以此為範本。
|
玉石俱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今天我將要率領你們這些勇猛的將士,前往討伐失職的羲氏與和氏。你們應該輔助我,一同為天子效力。崑崙山上如果發生大火,美玉和石頭都將一同焚毀;天子的官吏若是失職,對天下百姓所造成的傷害比烈火還要可怕啊!」後來「玉石俱焚」被用來比喻不論賢愚、善惡、好壞同時受害,盡皆毀滅。
|
崑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1)位於江蘇省松江縣西北。(2)江蘇省崑山縣西北的馬鞍山,唐天寶中改名為「崑山」。(3)崑崙山的簡稱。參見「崑崙山」條。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