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玩物溺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玩物喪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周時,武王姬發遵其父文王之遺志,即位的第二年起兵滅商紂,取得了天下,建立周王朝。從此武王威名遠播,中原地區外的部族首領,常進貢奇珍異物。有一次,西戎進貢了一種特有的獒犬,武王因仍陶醉於滅紂的戰功中,所以放縱自己,耽於逸樂,整天與獒犬遊獵嬉戲,荒廢了朝政。朝中大臣召公見此情況,便作〈旅獒〉一文勸諫武王,其中有兩句話說:「一味把人當成玩弄的對象,那是喪失做人的道德;一味玩賞器物,將喪失原有的雄心壯志。」武王於是從善如流,收斂心性,重新回到政務上,專心於國事。後來「玩物喪志 」被用來形容沉溺於某樣的事物,因而荒廢了應做的事。
縱情恣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縱情意,貪欲無度。《抱朴子.內篇.微旨》:「若欲縱情恣欲,不能節宣,則伐年命。」也作「縱情遂欲」。
故步不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裡的典源用了「故步」。 「自封」見於晉.庾闡〈斷酒戒〉。作者在文中闡述戒酒的原因,認為酒癮一上來就放縱自己喝酒,會傷害純真自然的本性。於是作者便將酒杯、酒壺等一切酒器打破,以表示自己戒酒的決心。有個酗酒的朋友聽了這件事,氣得反駁他說:「酒自古以來都是為人所愛,連古代聖賢也不例外,他們也不致於喪失本性。你把酒器打破,做這樣地自我限制,不過是忌口,但心裡還是想著它,又有什麼用?」庾闡回答說:「人生下來時沒有任何欲望,但後來欲望慢慢養成,都是受到周圍物的影響。如果把這些誘因剷除,心就不會蠢蠢欲動。心能靜得下來就會快樂,不會受到欲望的干擾。所以忌口不只是忌口而已,也能忌心。」朋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連...
一念之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念之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念」,是指心中的念頭。「一念之差」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念頭的差錯。在宋朝蘇軾的〈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詩中即可看到「一念差」的用法:「我本三生人,疇昔一念差。前生或草聖,習氣餘驚蛇。」意思是說他三生都是人,因一念之差,未能得道。前輩子或許是張旭,所以書法還留點放縱的習氣。後來「一念之差」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一個念頭的差錯。如宋.陸游〈丈人觀〉詩:「我亦宿誦五千文,一念之差隨世紛。」又如《警世通言.卷三五.況太守斷死孩兒》:「這般會合,那些個男歡女愛,是偶然一念之差。」
失所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流離失所」之典源,提供參考。 1、「流離」:◎1《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末年,盜賊群起,發軍擊之,將吏放縱於外。北邊及青徐地人相食,雒陽以東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將軍開東方諸倉振貸窮乏,又分遣大夫謁者教民煮木為酪;酪不可食,重為煩擾。流民入關者數十萬人,置養澹官以稟之,吏盜其稟,飢死者什七八。莽恥為政所致,乃下詔曰:「予遭陽九之」1>,百六之會2>,枯旱霜蝗3>,饑饉荐臻4>,蠻夷猾夏5>,寇賊姦軌6>,百姓流離。予甚悼之,害氣將究矣。」歲為此言,以至於亡。 〔注解〕 (1) 陽九之:災難、困厄的時運。,音ㄜˋ,同「厄」。見「陽九之」。 (2) 百六之會:厄運。見「百六之會」。 ...
膾炙海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膾炙人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僖宗乾符年間,周朴因遇黃巢之亂,不屈從黃巢而被殺。朴死後,僧人樓浩蒐其詩百篇,編成《周朴詩集》二卷。唐人林嵩為《周朴詩集》寫了一篇序文,文中說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放縱心靈於山林宇宙之中,視富貴如浮雲。與當時的建州刺史李頻、處士方干結為詩友,其間往來之詩作,都是「膾炙人口」,為人所稱美傳誦的好作品。文中「膾炙人口」原用於比喻美妙的詩文為人所讚賞、傳誦,後則亦用來比喻事物精妙而備受稱誦。
疏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疏散放縱、不拘束。《北史.卷四七.陽尼傳》:「休之早得才名,為人物所傾服,外如疏放,內實謹厚。」
常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人名。(西元1493~1526)字明卿,號樓居子,明山西沁水人。正德進士,官至大理寺評事。好談兵擊劍,生活放縱。作品以散曲著名,風格豪邁。著有《常評事集》、《寫情集》。
教師管教類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上的理想,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教室中,以民主信念為基礎來引導、管教學生,才是正確的途徑。自由不是放縱、耽溺鬆散,民主也不是毫無紀律,而是一種共同分擔責任的精神。2. 權威型(authoritarian):此類型教師強調權力、秩序、嚴肅、獨裁、保守、絲毫沒有砌商的餘地;常因班上部分學生的小過失而責罰全班,不喜歡學生發問或表示意見,常認為自己命令有無上的權威,強迫學生去接受。此種教導方式的班級有助良好的教室秩序,但學生的學習態度則往往是被動的。3. 任型(laissez-faire):此類型教師本性溫柔、隨和,考試與否或...
李日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李日華(1565年-1635年),字實甫,江蘇吳縣人。明代戲曲、散曲作家。 簡介生於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幼時聰敏,其父「口授以《大學》,率能成誦」,萬曆已卯年(1579年)參加鄉試,為文放縱不羈,當時主考官郝敬賞識其才,錄取為第二十五名,稱:「天下那得如此好秀才。」萬曆二十年(1592年)三甲二十二名進士,任九江推官、西華知縣。官至太僕少卿。歸隱後,以著述、鑒藏自娛。《明史·文苑傳》稱「恬澹和易,與物無忤。」 評價精鑒藏,世稱「博雅君子」。擅繪畫,繪《宿遷水溢圖》軸,又以《南西廂記》聞名,陸采說:「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