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5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驚蛇入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驚恐的蛇矯捷的竄入草叢中。多用以比喻草書筆勢矯健,豪放不羈。唐.韋續〈書訣墨藪〉:「作一點,如高峰墜石,作一牽,如百歲枯藤,作一放縱,如驚蛇入草。」
一念差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念之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念」,是指心中的念頭。「一念之差」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念頭的差錯。在宋朝蘇軾的〈次韻致政張朝奉仍招晚飲〉詩中即可看到「一念差」的用法:「我本三生人,疇昔一念差。前生或草聖,習氣餘驚蛇。」意思是說他三生都是人,因一念之差,未能得道。前輩子或許是張旭,所以書法還留點放縱的習氣。後來「一念之差」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一個念頭的差錯。如宋.陸游〈丈人觀〉詩:「我亦宿誦五千文,一念之差隨世紛。」又如《警世通言.卷三五.況太守斷死孩兒》:「這般會合,那些個男歡女愛,是偶然一念之差。」
搜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搜查緝拿。《東觀漢記.卷一一.張歆傳》:「時王新歸國,賓客放縱,干亂法禁,歆將令尉入宮搜捕。」
全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隨意放縱,無所顧忌畏懼。《封神演義》第三四回:「殘殺忠良,全無忌憚。」也作「肆無忌憚」。
享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晚就過世了。隔天其手下部將即向吳漢投降,吳漢卻下令誅殺公孫述的妻子兒女,將他的首級傳送回洛陽,並且放縱士兵在城中燒殺虜掠。光武帝聽到這個消息,下詔譴責吳漢。當時吳漢的副將劉禹也對他說:「成都城裡的老弱婦孺數以萬計,一旦放任士兵縱火搶奪,後果將不堪設想,光是聽到就讓人鼻酸。在一般人家裡儘管是殘破不堪的掃帚,也會當作價值千金的寶物來珍惜!何況他們都是我大漢的子民,你怎麼忍心這麼做?古籍中也記載:春秋時人秦西巴,因為不忍心看母鹿傷心,於是偷偷放走主人獵得的小鹿,結果主人知道後很生氣的把他趕走;戰國魏將樂羊攻打中山國時,正好他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君就殺了他兒子並做成肉羹送給他,為了向魏文侯表示自己...
流移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流離失所」之典源,提供參考。 1、「流離」:◎1《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上》末年,盜賊群起,發軍擊之,將吏放縱於外。北邊及青徐地人相食,雒陽以東米石二千。莽遣三公將軍開東方諸倉振貸窮乏,又分遣大夫謁者教民煮木為酪;酪不可食,重為煩擾。流民入關者數十萬人,置養澹官以稟之,吏盜其稟,飢死者什七八。莽恥為政所致,乃下詔曰:「予遭陽九之」1>,百六之會2>,枯旱霜蝗3>,饑饉荐臻4>,蠻夷猾夏5>,寇賊姦軌6>,百姓流離。予甚悼之,害氣將究矣。」歲為此言,以至於亡。 〔注解〕 (1) 陽九之:災難、困厄的時運。,音ㄜˋ,同「厄」。見「陽九之」。 (2) 百六之會:厄運。見「百六之會」。 ...
潛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願。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段的罪行,等他釀成大禍後再趕盡殺絕。「處心積慮」這句成語就從《穀梁傳》原文摘出,用來形容千方百慮,蓄意已久。
措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願。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段的罪行,等他釀成大禍後再趕盡殺絕。「處心積慮」這句成語就從《穀梁傳》原文摘出,用來形容千方百慮,蓄意已久。
收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縱散漫的心收拾起來,或約束自己做壞事的意念。宋.史浩〈青玉案.年來減卻風情大〉詞:「年來減卻風情大,百樣收心待不作。」《喻世明言.卷四.閒雲菴阮三償冤債》:「庵內尼姑,姓王名守長,他原是個收心的弟子。」
流膾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膾炙人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僖宗乾符年間,周朴因遇黃巢之亂,不屈從黃巢而被殺。朴死後,僧人樓浩蒐其詩百篇,編成《周朴詩集》二卷。唐人林嵩為《周朴詩集》寫了一篇序文,文中說到周朴一生淡泊名利,放縱心靈於山林宇宙之中,視富貴如浮雲。與當時的建州刺史李頻、處士方干結為詩友,其間往來之詩作,都是「膾炙人口」,為人所稱美傳誦的好作品。文中「膾炙人口」原用於比喻美妙的詩文為人所讚賞、傳誦,後則亦用來比喻事物精妙而備受稱誦。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