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8.37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海桑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復揚塵耳。」 〔注解〕 (1) 麻姑︰傳說中的仙女。姓黎字瓊仙,建昌(今江西省奉新縣西)人,修道於州東南姑餘山,宋徽宗政和中,封為真人。 (2) 王方平:王遠,字方平,東漢東海湖(今江蘇省灌雲縣)人,生卒年不詳。官至中散大夫,後棄官入山習道。桓帝時徵召不就,郡國強載至京師,閉口不言,題字於宮門,所寫的都是方外之事,削去復現。後放還鄉,居太守陳耽家。相傳一夕之間蟬蛻而去。 (3) 向:剛才。
欲蓋而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3>,懲不義也。齊豹為衛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義,其書為「盜」。邾庶其、莒夷、邾黑肱以土地出,求食而已,不求其名,賤而必書。此二物者,所以懲肆而去貪也。若艱難其身,以險危大人,而有名章徹,攻難之士,將奔走之。若竊邑叛君,以徼大利而無名,貪冒之民.將寘力焉。是以《春秋》書齊豹曰「盜」,三叛人名,以懲不義,數惡無禮,其善志也。故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婉而辨。上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勸焉,淫人懼焉,是以君子貴之。 〔注解〕 (1) 回:違反。 (2) 疚:音ㄐ|ㄡˋ,慚愧後悔。 (3) 章:表揚、顯揚。
清風高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品格純潔高尚。唐.融〈題趙支〉詩:「我有清風高節在,知君不負歲寒交。」也作「清風勁節」、「清風峻節」。
法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五眼之一。能分明的洞觀,一切因緣生起的諸現象。《五燈會元.卷一.釋迦尼佛》:「吾以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於汝,汝當護持。」
鏤心刻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魄,啟處不遑,戰跼無地。 〔注解〕 (1) 愍:音ㄇ|ㄣˇ,憐恤、哀憐。 (2) 甯越:戰國趙中人,生卒年不詳。苦於耕稼之勞,刻苦求學十五年,遂為周威公之師。甯,音ㄋ|ㄥˋ。 (3) 辜:罪過。 (4) 三公:三為「王」之訛。王公,指王承,晉太原晉陽人,生卒年不詳。曾任東海郡太守。 (5) 愆:音ㄑ|ㄢ,過失、罪過。 (6) 冰炭:冰冷炭熱,二物不能相容。喻內心交戰。
邯鄲之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迦葉尊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迦尼佛十大弟子中,摩訶迦葉的尊稱。少欲知足,常修苦行,傳說是佛教第一次結集的召集人。
無孔不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無孔不入」。見「無孔不入」條。01.清.平步青《霞外攟屑.卷六.宿遷縣志》:「人情利,無孔不鑽。」
對驢彈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對牛彈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子(?∼西元79年),本名融,東漢人,熟讀經史百家,並精通佛理,許多儒家學者都向他請教有關佛學的問題。不過子在對儒家學者講解佛理時,總是引用儒家的經書來作說明,有人問:「您說佛家經典那麼多,內容廣博深厚,為什麼不用佛經講解呢?」子答道:「你們對儒家經典的內容很熟,如果我引用儒家經典解釋佛理,你們很容易就能了解。反之,我若是引用佛典,就像對瞎子說各種漂亮顏色,對聾子演奏音樂,一點幫助也沒有。就是師曠那樣的音樂大師,無論技藝多麼精巧,也不能彈奏沒有琴弦的琴;狐貉的皮毛雖然暖和,但也不能溫暖沒有生氣的死人。例如春秋魯國的公明儀,有一次看見一頭牛在吃...
八陣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作戰時的一種陣法。相傳為三國諸葛亮所作。其遺跡說法有三:一、在陝西沔縣東南。二、在四川新都彌鎮。三、在四川奉節南。《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咸得其要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