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239 ms
共 3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終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整年。《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父子夫婦終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再說鈕逢之在諸城縣裡充當翻譯,原也終年沒事的。」
|
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即鍬。挖土的工具。如:「利鍤」。漢.劉熙《釋名.釋用器》:「鍤,插也。插地起土也。」《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父子兄弟負籠荷鍤。」
|
縑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質地細薄的絲織品。《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一切稅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縑帛皆輸長安。」《後漢書.卷六二.荀淑傳》:「耗費縑帛,空竭府藏。」
|
自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己冊立。[例]西漢末年,王莽篡漢,自立稱帝。
|
亮節高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風亮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高風亮節」係由「高風」及「亮節」二語組合而成。
「高風」見於《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馮衍,字敬通,東漢辭賦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少有奇才,博通群書。王莽時,諸公薦舉,馮衍辭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權,後與鮑永歸降光武帝;但光武帝怨衍遲不歸降,未予重用。後衍因與外戚交往,被免官歸里,撰〈顯志賦〉以自傷。賦中借史實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
|
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小的竹枝或木枝。《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中》:「莽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筳導其脈,知所終始,云可以治病。」《文選.東方朔.答客難》:「以筦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唐.張銑.注:「莛,小木枝也。」
|
日不移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間短暫迅疾,連日影都沒移動。比喻非常迅速。《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人不還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為寧朝。」也作「日不移影」。
|
王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題等等。根據《後漢書•王充傳》與《論衡•自紀》,比較可靠的是:王充是會稽上虞人,祖先原籍魏郡元城(與王莽同籍)。他的為人與言論都很奇特,不同流俗。年輕時曾做過縣掾功曹等職位,但可能常與長官不合,而屢次遭到辭退(「仕數不耦」)。故勤於著述,抒寫懷抱(「徒著書自紀」)。晚年又任州治中職,後來可能因為老病而「自免還家」。七十歲左右,有感於年老衰病,故習練道家養氣服藥之術,著《養性》一書,為的是追求保命延年。《後漢書》本傳記其事云:「後歸鄉里,屏居教授。充好論說,始若詭異,終有實理。以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閉門潛思,絕慶弔之理...
|
不謀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謀而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謀而合」原作「不謀而同」,見於《漢書.卷一○○.敘傳上》。班彪是班固的父親,為東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漢末王莽篡漢,天下大亂,二十餘歲的班彪避難於天水,依附於反對新莽的隗(ㄨㄟˇ)囂,並藉機對他曉以大義,希望他能歸附漢室。有一次,隗囂問班彪:「以前周王朝崩毀,戰國群雄並起,天下分裂,歷經好幾代才又歸於統一。今天的情況也是如此,不知先生您認為天下將由誰來統一?」班彪便回答道:「漢室之所以衰亡,是因為成帝當年過度借重外戚勢力處理國政,讓王氏家族掌握大權,接下來哀、平二帝在位時間又短,所以才會讓王莽有機可趁。但王莽雖然取得政權,卻沒有獲得民心,天下百姓其...
|
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塗抹。《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曰:『毋使民復思也。』以墨洿色其周垣。」《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孫權小子,未辨菽麥,要領不足以膏齊斧,名字不足以洿簡墨。」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