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2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趙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奏不用、二奏、三奏,直至太祖准奏。趙普生性保守,日益擅權,反對改革呼聲,他在坐屏之後,放置兩只大,“凡人投利害文字,皆置中,滿即焚於通衢。”<ref>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一</ref>。趙普曾為一新建城門起名為“明德之門”,宋太祖指著門額問他“之”有何用,趙普回答說這是“語氣助詞”。宋太祖大笑:“之乎者也,助得甚事。”<ref>見《邵氏聞見錄》;文瑩《湘山野錄》則將此事的場景記為“朱雀之門”。</ref>。趙匡胤雖然重用文人,但其實對於文章修辭一向不屑一顧。趙普每...
篳門圭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蓬戶
席地幕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地為席,以天為幕。比喻心胸曠達開朗,不拘形跡。唐.范傳正〈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臥必酒,行惟酒船,吟風詠月,席地幕天。」宋.陸游〈新闢小園〉詩:「席地幕天君勿嘲,隨宜野蔌與山殽。」也作「幕天席地」。
手到拿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出手就將敵人捉住。比喻撮取物件之迅速或行事輕而易舉,毫不費力。元.楊顯之《酷寒亭》第四折:「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不得手到拿來。」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管教他中捉鱉,手到拿來。」也作「手到擒來」。
三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出任官職的命令。《後漢書.卷五一.李恂傳.論曰》:「任棠、姜岐,世著其清。結牖而辭三命,殆漢陽之幽人乎?」南朝宋.顏延之〈陶徵士誄.序〉:「初辭州府三命,後為彭澤令。」
桑梓之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常種植桑、梓於鄉里,以留子孫,故泛稱故鄉、鄉里為「桑梓之邦」。《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須用瞿塘中峽水;瞿塘在蜀,……子瞻桑梓之邦,倘尊眷往來之便,將瞿塘中峽水,攜一寄與老夫,則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捉衿肘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韓詩外傳.卷一》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蒿萊,蓬戶牖,桷桑而無樞,上漏下濕,匡坐而絃歌。子貢乘肥馬,衣輕裘,中紺而表素,軒不容巷而往見之。原憲楮冠黎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絕,振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子貢曰:「嘻!先生何病也?」原憲仰而應之曰:「憲聞之:『無財之謂貧;學而不能行之謂病。』憲貧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匿,車馬之飾,衣裘之麗,憲不忍為之也。」子貢逡巡,面有慚色,不辭而去。
盲人說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摸到腳的人說「象長得跟木製的臼一樣」,摸到背的人說「象長得跟張床一樣」,摸到肚子的人說「象長得像個一樣」,因著每個人摸到的部位不同,而對象的外觀有了不同的看法。其實他們摸到的都是象,也都不是象。象在此指佛性,而盲人則是指芸芸眾生,若是有人執著於某些行為或文字才是真正的佛性,就像摸象的盲人一樣,只看到了佛性的一部分,就執著於自己所認知的部分,甚者非議別人看到並非真正的佛性,這樣反而迷失了觀照佛性本質的能力。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盲人摸象」,用來比喻以偏概全,不能了解真相。
顧小失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顧小處,而失掉大處之注意。義猶「貪小失大」。見「貪小失大」條。01.漢.焦延壽《焦氏易林.卷一五.漸》:「戴望天,不見星辰;顧小失大,福逃牆外。」 
爐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爐子裡的火。唐.羅鄴〈冬夕江上言事〉詩五首之二:「數星昨夜寒爐火,一陣誰家臘香。」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