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往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去與來。《文選.顏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游泳之所攢,翔驟之所往還。」《紅樓夢》第一四回:「手下各官兩旁擁侍,軍民人眾不得往還。」
渙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光亮的樣子。晉.傅玄〈紫華賦〉:「煥若珊瑚之英,渙渙昱昱,而奪人目精。」
埃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世務紛亂汙濁。《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曾不能拔出群,揚芳飛文,登天庭,序彞倫,掃六合之穢慝,清宇宙之埃塵。」漢.張衡〈歸田賦〉:「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出類拔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才能特出,超越眾人。參見「出類拔」條。《梁書.卷四○.劉顯傳》:「竊痛友人沛國劉顯,韞櫝藝文,研精覃奧,聰明特達,出類拔群。」
李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李益(748~829),唐代詩人。字君虞,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大曆四年(769)登進士第。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趙。貞元十三年 (797)任幽州節度使劉濟從事,獻詩有“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樓”(《獻劉濟》)之句。貞元十六年南遊揚州等地,寫了一些描繪江南風光的優美詩篇。元和後入朝,歷任秘書少監、集賢學士、右散騎常侍、太子賓客、左散騎常侍,大和元年(827)以禮部尚書致仕。                  著作、評價 李益是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他擅長絕句,尤工七絕。今存《李益...
繫風捕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風不可繫,影不可捕。形容事物虛妄,沒有事實根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贛水注》:「有二崖,號曰大蕭小蕭,言蕭史所遊處也。雷次宗云:『此乃繫風捕影之論。』」也作「係風捕景」。
從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注解〕 (1) 宰我:宰予,西元前522∼前458,字子我,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利口辯辭,列於孔門四科之言語科。仕齊,與田常作亂,被處以夷族之刑。 (2) 子貢:姓端木,名賜,西元前520∼?,字子貢,春秋衛國人。善於經商,有口才,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料事多中。曾為魯國遊說齊、吳、晉、越等國,促使吳伐齊救魯。 (3) 有若: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生卒年不詳。為孔子弟子,好古道,面貌極似孔子,孔子卒後,弟子思慕孔子,乃共立有若為師,侍之如夫子生時。...
戴叔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戴叔倫 (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 金壇城西南窯村(今屬江蘇)人,唐代中期著名的詩人,出生在一個隱士家庭。 祖父戴修譽,父親戴昚用,都是終生隱居不仕士人。戴叔倫年少時拜著名的學者蕭穎士為師,他博聞強記,聰慧過人,“諸子百家過目不忘”,是蕭門弟子中出類拔的學生。至德元載(756年)歲暮,為避永王兵亂,25歲的戴叔倫隨親族搭商船逃難到江西的鄱陽。在人生地疏的異鄉,家計窘迫,於是他開始探尋仕途。大曆元年(766年),戴叔倫得到戶部尚書充諸道鹽鐵使劉晏賞識,在其幕下任職。 大曆三年,由劉晏推薦,任湖南轉運...
藪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匯聚的地方。比喻人物薈聚之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風流藪澤》:「長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俠少集于此;兼每年新進士以紅牋名紙,遊謁其中,時人謂此坊為風流藪澤。」
慧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本較擅長老莊,後因聽道安講解般若後,豁然開悟。=評價=慧遠生於亂世,卻處於佛法鼎盛時代,在人文薈,百家爭鳴的兩晉之際,躬逢其盛。承道安之學風,德行淳至,厲然不群,隱居廬峰三十餘年,率眾行道,昏曉不絕。廬山儼然已成為南方佛教中心,而遙與北方之羅什教團相媲美。在佛學上的建樹,堪與道安並駕齊驅。=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斯思想家六》台灣商務印書館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NX012/nx94064.htm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