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皁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稱衙門中的差役。《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陛下為人子孫,守持宗廟,而令國祚移於外親,降為皁隸,縱不為身,奈宗廟何!」《醒世恆言.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只聽得兩傍皁隸一聲吆喝,蜂擁上前,扯腳拽腿。」
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訴狀或供詞進了衙門,就無法撤出或更改。《醒世姻緣傳》第四六回:「我見他說的話離了母,我恐怕他後來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寫個稟帖給我做了馮據,使他改不得口,只這他自己的狀子上好些別腳。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哩!」
叩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拜見,恭敬的拜訪。《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你快過來叩見。這是我二十年拜盟的老弟兄,常在大衙門裡共事的王義安先生。」《文明小史》第三六回:「先生是來文明國度辦事的大員,一定也是文明的,所以才敢前來叩見。」
自起爐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放過不理,也不要自以為是,自創解說。至於「另起爐灶」的用法,如《歧路燈》第一○八回:「姑太太道:『衙門甚為便宜,何必遷移?』撫臺道:『非是我好另起爐灶,只為那邊侄子親迎,有許多不便處。』」說的是撫臺大人因為不便在衙門為晚輩辦喜事,所以另外租了個大宅院為公館,所以稱「另起爐灶」。在《鏡花緣》第一四回提到無腸國有些富家收集排泄物反覆供下人食用,一直到實在無法下嚥了,才重新換過,所以也用了「另起爐灶」。這句成語今多用來指另立門戶,或捨棄舊事物,重新來過。
天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清代吏部的名稱。《福惠全書.卷二.蒞任部.到衙門》:「某蒙皇上鴻恩,天曹銓選,叨宰茲邑。」
祗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泛指官府小吏或富貴人家的僕役。元.費唐臣.《貶黃州》第三折:「早到府衙門首,立著一個祗候。不免向前央一央:『呀,祗候哥哥,拜揖。』」
打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時在衙門中當差的人,每天早晨卯時報到,聽候本官點名差遣,稱為「打卯」。也稱為「畫卯」、「應卯」。
上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趕緊。《西遊記》第六六回:「大聖,休推睡,快早上緊求救,你師父性命,只在須臾間矣!」《醒世恆言.卷一七.張孝基陳留認舅》:「寫一紙忤逆狀子,告在縣裡,卻得閒漢們替過遷衙門上下使費,也不上緊拿人!」
害理傷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麒後再娶權貴之女為妻,孫妻仗家族勢力專寵驕縱,使得孫家上下雞犬不寧。孫麒後欲休之,與妻家人交惡,鬧上衙門。縣官為討好權貴,將孫麒交給教官朱先生。朱先生是個正直的人,在查明實情後,憤怒地說:「堂上公以我為天下之齷齪教官,勒索傷天害理之錢,以吮人癰痔者耶!」就是說自己不是為了這種「傷天害理」的錢而逢迎權貴之人,不願受理,孫麒安然而歸。除了《聊齋志異》,同時代的《老殘遊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醒世姻緣傳》等都有這樣的說法,可見為當時代流行用語。
透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暗通消息,洩漏祕密。《儒林外史》第五回:「知縣大驚,細細在衙門裡追問,纔曉得是門子透風。」《文明小史》第四一回:「預先透風給各學堂監督,傳諭他們教習率領學生,一齊穿著體操衣服,手執花圈,前來送殯。」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