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如臨大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面對強大的敵人一樣。比喻戒備森嚴或將事情看得很嚴重。《舊唐書.卷一七八.鄭畋傳》:「畋還鎮,蒐乘補卒,繕修戎仗,濬飾城壘。盡出家財以散士卒。晝夜如臨大敵。」《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八回:「到了撫院,又碰了止轅,衙門裡劄了許多兵,如臨大敵。」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出門在外不像在家裡時方便舒適,而是很多地方時時會遇到困難。《隋唐演義》第一○回:「諸兄是做豪傑的人,豈不知『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六月裡山東趕到長安,兵部衙門掛號守批迴,就耽誤了兩個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唓嗻」條。
多話。《廣韻.去聲.禡韻》:「嗻,多語之貌。」
解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押送,押解人犯至官府受審。《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又拿出崔縣尉告的贓單來,把他家裡箱籠,悉行搜捲,並盜船一隻,即停泊門外搭內,盡數起到了官,解送御史衙門。」
萬民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為表示對地方官的敬意,由當地有聲望之士發起,製作以誌感念的傘。因上綴有許多小綢條,書寫眾人姓名,故稱為「萬民傘」。《官場現形記》第一七回:「將來等他回省的時候,我還要齊個公分,做幾把萬民傘送他。」《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從衙門裡擺了全副執事,轎子前頭,甚麼萬民傘、德政碑,擺了半條街。」
尋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製造事端,引起衝突。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以為尋釁,則素不往來。」《文明小史》第九回:「眾多百姓到了此時,一不做,二不休,見街上無可尋釁,又一齊哄到府衙門來。」也作「尋隙」。
在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行、有經驗而通曉其內容。《紅樓夢》第一六回:「難道大爺比咱們還不會用人!偏你又怕他不在行了。誰都是在行的!」《老殘遊記》第一六回:「他送過幾回信,頗在行,到衙門裡也敢進去。」
清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貧瘠、不富足。《儒林外史》第八回:「通政司是個清淡衙門,家兄在那裡浮沉著,絕不曾有甚麼建白,卻是事也不多。」也作「清澹」。
拷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拷打審問,泛指用刑逼供。[例]古時候衙門常用各種方式拷問罪犯,逼使其俯首認罪。
知法犯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道法律而故意犯法。《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爺,知法犯法!」《官場現形記》第一五回:「你二位是有功名的人,誣告一個罪,硬出頭一個罪,聚眾一個罪,噪鬧衙門一個罪。知法犯法,這還了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