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4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朝代或世紀的中期。[例]十九世紀中葉,西方的工業革命正逐漸擴大其影響層面。
|
厭食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食行為有明顯的影響,例如厭食症病人腦脊髓液中的血清張素(serotonin)較常人低。2.社會學:西方社會強調瘦才是美,造成婦女普遍對自己的體重不滿意。3.心理學:許多厭食症發病是在青少年,特別是女性,通常父母對他們都有高度的期待,因無法達成期待造成挫折,失去自尊與自信,轉而以飲食的控制來彌補內心的不足。在家庭及感情上受到和身體胖瘦有關的壓力。 症狀1.生理方面:瘦弱無力、無精打采、臉色蒼白、畏寒、掉髮、便祕、骨質疏鬆、貧血等,程度嚴重則會導致胃腸功能衰竭、心臟和腎臟功能受損,最後有可能會死亡。拒絕維持該年齡和身高應有...
|
榮格(C._Jun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對中國道教的《太乙金華宗旨》、《慧命經》、《易經》,及佛教的《西藏度亡經》、禪宗皆深入研究。他也對西方煉金術著迷。他在《太乙金華宗旨》及西方煉金術找到與他個性化觀念相同之處:調和有意識的自我與無意識的心性。他也在解夢方面有傑出成就。夢反映無意識|潛意識,是心理學家非常重視的。據他估計,自己一共大約解過80,000個夢。榮格的學說與西格蒙德·佛洛德|佛洛德最大的分別,是他的理論得到較廣泛的考察證據。相對於佛洛德認為夢是一種被壓抑的願望的隱晦表達,榮...
|
徐志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徐志摩出生於浙江海寧一個富裕家庭,父親徐申如擁有一座發電廠、一個梅醬廠、一間絲綢莊,在上海還有一家小錢莊,又是硤石商會會長,人稱「硤石鉅子」。徐志摩18歲時由父母安排,與15歲的張幼儀結婚,隨後遠赴西方求學。對徐志摩來說,這段婚姻並不美滿。張幼儀遠渡重洋到了英國後,才發現徐志摩在旅英期間邂逅了林長民的女兒林徽因(林徽音)。後來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最後,林徽音卻選擇了梁啟超之子梁思成。徐志摩與張幼儀1923年梁啟超(號任公)寫了長信很懇切地勸他:「萬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樂。弟之此舉其於弟將來之快樂能得與否,始茫...
|
王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接著又說:「唯聖心賢意,方比物類,為能實之。」所以,不但考之以心,考的還要是聖心賢意;效之以事。和西方或者講實驗、或者講上帝的觀點相比,王充繼承了中國文化中這種源遠流長的先進的方法論。強調了實踐檢驗,而不只是實驗檢驗。強調了類推、類比,通過類推、類比等方法比單純的實驗能更有效的找到能符合實踐的答案。 著述除了八十五篇的《論衡》以外,據王充《後漢書》本傳云:「年漸七十,志力衰耗,乃作《養性書》十六篇,裁節嗜欲,颐神自守。」後者今已不傳,僅《論衡》一書傳世,今本《論衡》亦為八十五篇。 評價綜觀王氏一生,雖未能顯達於當世,後...
|
價值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祿有沒有價值?立德立功與立言是三不朽,如果所立之豐功偉業是建立在不道德行動上,這有不朽的價值嗎?如果西方古今往來,不少所謂戰爭英雄帝王,發動侵略戰爭,殺人盈野,這種不義戰爭,與小民為抵抗侵略、捍衛邦家父老之義戰相比,這些無名小卒,有沒有功與名?可惜,不少中外歷史課本,對戰爭販子大加讚揚其罪惡的功名,這是反價值與反教育之至啊!價值性質可從不同觀點而有:內在與外在(intrinstic and extrinsic)價值、工具性與目的性價值、實利與非實利價值、普片與特殊或絕對與相對價值。價值類型如:真理、道德、美感、健康、利益...
|
馬克思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濟學批判(1859年)資本論(1867年)法蘭西內戰(1871年)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 參看西方馬克思主義新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共產主義 外部連接馬克思主義文庫Chinaworker 中文捍衛馬克思主義
|
世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算年代的單位。西方各國以耶穌誕生那年做為紀元,每經一百年為一世紀。[例]蒸氣機的發明,引發了十八世紀末西方的工業革命。
|
韋伯的理性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韋伯的理性化理論(一)目的:用於描述西方現代社會如何朝向理性化發展,就是如何被效率、可預測性、可計算性以及非人性技術的控制所支配,所謂理性化的模式就是科層制。(二)形式理性:行動者在受規則、規律以及龐大的社會結構的形塑時,尋找最理想的方式達成本身所欲求的目標。(三)重要性:形式理性之形成是世界歷史的重要發展:過去價值理性,人們信奉或模糊與普遍遵循的價值體系,作為尋找達成目的的機制(如宗教)。1. 行動者利用制度化規則,協助判斷怎麼做比較恰當。2. 給予行動者極少的選項來選擇完成目標的方式。 特點(目的、理想面)1. 最...
|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上不主張女子接受教育,因此近代之前始終沒有正式的女子教育機構,形成「女子無學」狀態。鴉片戰爭之後,西方教會把女子教育帶進中國。1830年代,德國傳教士郭實臘(Karl Friedich August Gutzlaff)夫人溫施蒂(Wanstall)曾在在澳門創辦女子私塾。1844年英國女傳教士亞爾德西女士(Miss Aldersey)在寧波設立寧波女塾。1896年梁啟超發表的《論女學》,提倡女子教育。1898年4月,元善在上海創辦的「經正女學」,又稱「女學會書塾」。 留學出洋 留美留歐留日 民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