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模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特性以進行研究過程的模型。
FOR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一段連續的迴路控制敘,控制指令反覆的執行,直到適合某一特定的條件時才停止。
環境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言結構的一部份,用以描和程式執行有關的特性,但不為程式可執行的部份。其內容包含:機器的硬體特性、檔案的特殊性能、和其它程式的介面等。
性詮釋資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性詮釋資料(descriptive metadata)是指用來描或識別資訊資源的詮釋資料,主要目的是資源的探索與識別。在資料庫或系統層次,是為能查詢與檢索資源,如:查詢一個影像典藏品系統,以找到所需的一幅書畫;在網路層次,則是能讓使用者探索資源,例如:查詢網頁,找到有關印象派畫家雷諾瓦的數位化作品。應用範例,包括:編目記錄、查檢工具、專門性索引、兩個資源間的超連結關係、使用者的註解、藉由記錄創造者產生的記錄保存系統等。元素實例,包括資源的內容或書目性特徵,諸如題名、摘要、創作者、主題與關鍵詞、語言;資源的實體特徵,諸如資源媒介、尺寸、狀況;以及唯一識別碼。 相關標準,包括Dublin ...
公共圖書館任務陳(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公共圖書館界因體認到全國各地方的差異,如用全國一致的標準來指導公共圖書館的營運管理與服務,很難切合各地的需要。因此決定不再修訂1966年的「公共圖書館系統最低標準」(Minimum Standards for Public Library Systems, 1966),亦不再擬訂新的標準,而開始商議制定一個「公共圖書館規畫程序」(A Planning Process for Public Libraries),以協助各公共圖書館從各種問卷調查中分析其所服務社區的需要,從而認定該圖書館所扮演的角色,擬訂其任務陳(Mission Statement),並進而擬訂出近程、中程或長程目的(G...
狀態描概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常以狀態變遷圖或狀態變遷表,描一個系統狀態變遷的行為。
性書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描性書目關心的是圖書的實質載體,而非它的智識內容。描性書目對所著錄的每部書的實體特徵,均提供詳細充分的描,希望書目使用者能藉這些關於圖書形式特徵的系統化描,確認一本書是否符合所需,或藉此瞭解一書不同版本(edition)或同一版本之不同印本之間的變異。要清楚知道一本書各種不同本子間的差異,就得依賴描性書目對各本圖書特徵的描。描性書目在著錄內容之細節與數量方面,均比列舉性書目豐富深入,除了以摹抄或複製書名頁的方式掌握書名、作者及出版事項的形式特色外,對於格式、頁數、印刷式樣、插圖、紙張、裝訂等與實體有關的細節亦詳實記
  描性書目一般被視為是分析性書目的分支,...
Bowers, F. (1977). Principles of bibliographical description.(Reprint.). New York: Russell & Russell.Harmon, R. B. (1989). Elements of bibliography: A simplified approach. (Rev. ed.). Metuchen, N.J.: The Scarecrow Press.Stokes, R. (1982). The function of bibliography. (2nd ed.). Aldershot, Hants: G...
的解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德門(L. Goldman)以三度空間的立體模式來說明學生資料的來源、處理方法、解釋類型等三者之間的交互關係,此一立方體的長寬高三個向度為:
  1.寬的向度係「資料來源」:分為測驗資料、非測驗資料等兩類。
  2.長的向度係「資料處理方法」:分為機械處理(統計處理)、非機械處理(臨床診斷處理)等兩類。
  3.高的向度係「解釋類型」分為描的解釋、溯因的解釋、預測的解釋、評斷的解釋等四類。
  「描的解釋」係描學生身心特徵狀態,如學生的人格特質、自我觀念、行為困擾、智力高低、語文能力、數學能力、身體健康等特徵。教師與輔導人員可收集有關學生各種...
教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描教育學是德國教育學者費雪(Aloys Fischer)所提出來的教育科學構想。他在一九一四年出版的[描教育學]指出,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課題是在於對教育的事實進行不預設任何理論框架的描。這種教育科學的構想是本於費雪對經驗科學的素樸看法,他認為純粹經驗科學總是起於經驗的蒐集,繼以仔細的觀察,然後將經驗進行歸類,最後用嚴格確實的方法建立專門學科體系。教育的科學研究也循同樣的思考進程,先把教育作為純粹事實來處理,這個事實是和人類的歷史社會生活同時並存,是一種目標導向的文化實踐活動。對於這個活動的研究,過去往往用某種理論作出發,所得結果並不真切。費雪因而主張要不帶任何理論來對教育實踐活動進行...
程式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程式中所含的敘指令。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