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渾掄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囫圇吞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囫圇吞棗」原作「渾崙吞棗」。《碧巖錄》卷三記載了一段故事:有位僧人問趙州和尚是否曾親見過南泉大師?趙州打了個比喻,回答說:「鎮州出產大蘿蔔頭。」本來這位僧人問趙州時是別有用心的,想不到趙州不直接回答他的問題,打了比方。這番對答,表面上看來真是無味,直堵人口,害得這位僧人才一開口,卻只換得瞪大眼睛,不知如何接下去。趙州此番回答若是聽在有智慧人的耳內,恰如電光石火,一聞便透徹心靈。否則,想破頭了也不知所云。有人以為鎮州出產大蘿蔔頭,天下人皆知,趙州去參見南泉,也是天下人皆知。這位僧人明知故問,所以趙州才會如此回答,不跟他囉嗦。恰如曾經有僧人問九峰和尚:...
劣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劣的本性。《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誰想他倚了功高權重,早把顧先生的話也看成一片空談,任著他那矯性劣性,便漸漸的放縱起來。」《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其實這番舉動,還是倚賴人的劣性,要算畢生之玷了。」
話裡有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中有別的含意。如:「他這番話乍聽之下似乎很單純,其實話裡有話,我們得用心體會。」
少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紀輕的人。《老殘遊記》第二回:「有一個少年人,不到三十歲光景,是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六回:「濟川聽了這番驚動的話,由不得淚下交頤,這是少年人天真未鑿,所以還有良心。」
說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譏人的說話內容荒誕不經,無法稽考。如:「你這番話不是說古,又是什麼?」
東躲西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逃跑、躲避。形容害怕至極,避之唯恐不及。《隋唐演義》第五回:「前時這干強徒,倚著人多,把一個唐公與這些家逼來逼去,甚是威風。這番遇了秦叔寶,裡外夾攻,殺得東躲西跑,南奔北竄。」也作「東躲西逃」。
妝模做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俠五義》第六四回:「小弟此番前來,一來奉旨欽命,二來包相鈞諭,三來大哥的分派。故此裝模作樣,扮成這番光景,遍處找尋二哥。」就是這個意思。
猴孫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戲稱塾師之詞。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一一○.人品.束修自給》:「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作猴孫王。」也稱為「猢猻王」、「猢孫大王」。
愜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足合意。如:「這番恭維的話使他聽了感到十分愜貼。」
抽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豐,指豐收。抽豐本指歉收的人向豐收的人乞助。引申指向財物多的人求取,以補助自己的不足。《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鄰里之間,見說高愚溪在福建巡按抽豐回來,盡來觀看。看見行李沉重,貨物堆積,傳開了一片。」《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哥這番去,若是多抽豐得幾十兩銀子,回來把父親母親葬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