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38.188 ms
共 11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芝巴高斯那與舞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1989年由芝巴.高斯那(Zvi Gotheiner)創立,他從小在以色列長大,小時後就展露其小提琴的天賦,15歲以獨奏的身份登台,17歲開始學舞,1977年到了紐約,之後加入崔絲勒舞團、菲爾芭蕾舞團、巴歇瓦舞團。1990年開始全國及國際性的巡迴演出。舞團曾在廚房、林肯戶外中心藝術節,中央公園夏季舞台等地演出,芝巴有著強烈情緒元素支撐其作品,融合了芭蕾、現代舞、民俗舞等動作,創造出音樂性、戲劇性的舞作。重要的作品:《鞭打》(Lash, 1996)把磕藥的情景搬上舞台,有打針吃藥的糜爛場景,以寫實性的方式和情緒把音樂性、戲劇性的元素,灌注進入其舞作中,有點像默劇,有點像舞蹈,但其精準的演出...
泰瑞.楚克(Terry Trucco)《紐約舞蹈專書(The New York Book of Dance)》1995、城市公司(City & Company)、1997年1月7∼26日喬伊斯劇院的萬象節節目單。
|
安吉卡阿卑那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為印度舞蹈中意指身體動作的真實或視覺的印象。是利用身體姿勢來感發觀眾內心某些心理狀態和感觸,以便把劇情帶到觀眾內心深處。Angika Abhinaya包含一系列約定俗成的姿勢,每一姿勢各自代表一特定之事務,如以某一些姿勢拿著花,代表花上有蜜蜂,而蜜蜂使拿花者受到驚嚇。又如某一動作拾級而上進入皇宮,另一動作代表從皇宮下來等,佈置中卻不必真有蜜蜂、皇宮。Angika Abhinaya主要利用四肢來表現。
Manomohan Ghosh《Nandikesvara Abhinayadarpanam》Manisha Granthalaya Private Ltd. Galoutta 1981.
|
那溜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一帶地方。如:「他常去那溜兒玩耍。」
|
那當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兒,指事情發生或進行的某一時刻。「那當兒」,那個時候。如:「他進來的那當兒,我正在看書。」
|
波札那的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波札那共和國是位於南非中部的內陸國家,北接尚比亞,東臨辛巴威,東南和南部接南非,西有那米比亞,面積582,000平方公里,人口1,200,000(1989年估計),官方語言為英語和塞札瓦那語(Setswana)。
1826年墨非特(Robert Moffat)開始教導當時稱為貝金那蘭(Bechuanaland)的波札那人民閱讀部分的聖經譯本,1841年里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傳入了500本札那語(Tswana)新約聖經,而真正的札那語文獻的出現則始於20世紀中期。1938年貝金那蘭保護區行政機構為趕上鄰國南非的發展,要求卡內基信託公司(Carnegie ... |
畢那揚舞;醉漢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活潑的菲律賓土風舞,源自維沙揚群島(Visayan Is)的怡朗(Iloilo),描述醉漢不穩的搖擺,此搖擺動作出現在第二段,舞者做切步時前後擺動。
Francisca Reyes Aquino《Philippine Folk Dances Ⅳ》1960.
|
阿卑那亞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卑那亞集的阿卑那亞(Abhinaya)為舞蹈動作;達帕那(Darpana)為映像,因此阿卑那亞集的梵文意思為「鏡映舞姿」,此鏡映的運用在中世紀歐洲亦有。此書為難地.凱師婆羅(Nandikeshvara)所著,為印度古典舞蹈專著,也是舞台表演的教科書,對印度舞蹈的發展十分重要。在此之前有婆羅多牟尼總結前人的經驗而完成的舞蹈巨著:舞論(Natya Shastra),舞論內容博大精深,包括印度舞蹈的聲樂、器樂、戲劇、角色發展的研究,及各種舞蹈風格、戲劇表演、伴唱和伴奏等的行式的規定。阿卑那亞集即參考節錄自舞論。在1917年倫敦由印度協會(India Society)出版的阿卑那亞集英譯本,主要探討...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格瑞那達學校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格瑞那達地處中美洲加勒比海的西印度群島。根據一九九○年的統計資料,人口約為十一萬。
格瑞那達與其他西印度群島諸國一樣,原為英國的屬地,初期的教育皆是私人自行處理。直到一八三三年,才著手建立現代的教育制度。一八三五年,英國政府依據〔黑人教育補助條例〕,配合「彌克慈善基金」的支援,開始正式發展格瑞那達的中小學教育。其後,一八四五年,〔黑人教育補助條例〕廢除,以中產階級為對象的格瑞那達學校教育體制才得以確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各教派逐漸把教育的責任轉交給政府,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正式形成現代化的教育體制。 現行格瑞那達的教育體制主要是以一九七六年通過的〔教育法〕... |
屏遮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錄-地名-火車線站名
|
那達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舞劇名。錫蘭古老民俗鄉村歌舞劇的形式,原貌幾乎已消失滅跡。此劇十九世紀時被改型。新形式始於1770年,一位具克羅西亞(Croatia)血統的中產階級人士Phillipu Sinno將此劇改型,內含天主教的影響。新形式有點卡力騷舞〔見Calypso〕的味兒,如美國黑人靈歌,但有更多的舞蹈和動作,並且主題性的內容都用很強的宣傳手法傳達。新式劇亦有少數舊式的影子,並非完全由童話性質所取代,尤其該劇型特有的古老神秘意義部份。舞劇之音樂代之以德式的風琴伴奏,配上坦米爾(Tamil)的鼓樂,此鼓稱作Demala bere;而頌歌部份則使用坦米爾民俗劇中古老傳統的神聖詠唱形式。此舞劇之舞場稱作karali...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