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養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非親生而經由拜認的父親。《新五代史.卷一四.唐太祖家人傳.神敬皇后劉氏傳》:「酒酣,命后拜全義為養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乾糧。《廣韻.平聲.侯韻》:「餱,乾食。」如:「餱糧」。《詩經.小雅.無羊》:「何蓑何笠,或負其餱。」唐.李宗〈故丞相尚書左僕射贈太尉太原王公神道碑銘〉:「帶甲百萬,餱食為巨。」
天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賦的資質。《三國志.卷四二.蜀書.譙周傳》:「陛下天姿至孝,喪踰三年,言及隕涕,雖曾不過也。」
賓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賓客與主人。《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竊然不敏,敬執賓主之禮。」《儒林外史》第一回:「那人獨和王冕攜手進到屋裡,分賓主施禮坐下。」
伶仃孤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孤苦伶仃」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李密〈陳情表〉(據《三國志.卷四五.蜀書.楊戲傳》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晉武帝立太子,徵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偪遣,於是密上書曰:「臣以險釁,夙遭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見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1>,零丁孤苦,至於成立2>。既無伯叔,終鮮3>兄弟;門衰祚4>薄,晚有兒息5>。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早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亦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敢廢遠。臣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
常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軍隊裡所穿的制服。《詩經.小雅.六月》:「四牡騤騤,載是常服。」漢.毛亨.傳:「常服,戎服也。」《左傳.公二年》:「帥師者受命於廟,受脤於社,有常服矣。」
保殘守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蠱倉卒之難,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古文舊書,多者二十餘通,臧於秘府,伏而未發。孝成皇帝學殘文缺,稍離其真,乃陳發秘臧,校理舊文,得此三事,以考學官所傳,經或脫簡,傳或間編。傳問民間,則有魯國(柏)〔桓〕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抑而未施。此乃有識者之所惜,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猶欲保殘守缺,挾1>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抑此三學,以《尚書》為備,謂左氏...
利鎖名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儒學完全不同。你今日已經習慣孔孟的仁義之道,被世俗名利的韁鎖所束縛,敬服周公、孔子的遺範,推崇顏淵、子騫的德行,既然你眷戀不捨儒家的禮教,又何必讓黃老之學困惑你呢?」在參考資料中,另有漢.東方朔〈與友人書〉,年代雖比所引典源為早,但因出處不明,故置於參考資料。後來「名韁利鎖」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人因名利的羈絆而不得自由。
傳聞異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處理歷史材料,分為所見之世、所聞之世、所傳聞之世,依此三世遠近而有不同的措辭。對於年代久遠,由傳聞而得知的事,記載得比較簡略,稱為「傳聞異辭」。《公羊傳.隱公元年》:「何以不曰?遠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漢.何休.解詁:「所見者,謂昭、定、哀已與父時事也。所聞者,謂文、宣、成襄王父時事也。所傳聞者,謂隱、桓、莊、、僖、高祖、曾祖時世也。」後泛稱歧異不一的傳述言辭。
十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位聖賢: (1)孔門十哲。包括顏淵、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2)武成廟十哲。包括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見《新唐書.卷一五.禮樂志五》。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