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9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男性的生殖器。同「屌」。明.夢龍《古今譚概.卷一七.容悅部.洗鳥》:「大學士萬安老而陰痿,徽人倪進賢以藥劑湯洗之,得為庶吉士,授御史。時人目為洗鳥御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陷入。《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所以隱忍苟活,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唐.柳宗元〈古東門行〉:「當街一叱百吏走,敬胸中函匕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獄。如:「唐太宗入冥記」。《後漢書.卷二八下.衍傳》:「傷誠善之無辜兮,齎此恨而入冥。」
勢均力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明.夢龍《智囊補.卷六.明智部.億中》:「諸將勢均力敵,莫能相制。欲廣相連結,則眾心不同,其謀必泄;欲獨起為變,則兵少力微,勢必不成。」
懲前毖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史稿.卷二五○.溥列傳》:「若任胥吏侵盜,職掌謂何?請嚴定所司處分,懲前毖後。」
利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領韓的野王,阻絕了上黨通往韓首都的道路,上黨守吏亭和人民商量,決定歸附趙。得到消息的趙平原君,認為平白獲得一郡沒什麼不好,於是趙接收上黨成為屬地。但這一來激怒了秦,轉而攻打趙。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阬殺趙投降士卒四十餘萬,國都邯鄲幾乎不保。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傳》文後,以這段歷史事件來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駐軍在戍地墾荒耕種。如:「屯田」。《漢書.卷七九.奉世傳》:「於是遣奉世將萬二千人騎,以將屯為名。」唐.顏師古.注:「且云領兵屯田。」
知新溫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溫故知新」。見「溫故知新」條。01.明.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卷一.正宮端正好.邑齋初度自述》:「倉庫經,循環簿,那里(裡)也知新溫故,曉夜念文書。」
支吾其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支吾」是說話含混不清,搪塞了事之意。如《京本通俗小說.玉梅團圓》:「公問其鄉貫出身,承信言語支吾,似有羞愧之色。」也可重疊成「支支吾吾」,如《兒女英雄傳》第五回:「怎麼問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因此「支吾其詞」就是指用含混的言語帶過,以應付他人。《官場現形記》第二八回:「這黃胖姑一句話在口頭,沒有說出……但是,這句話又不便向時筱仁說明,只得支吾其詞道:『這不過我想情度理是如此。……』」描述黃胖姑有話不敢說,只得含混打發應付。後來「支吾其詞」就用以形容以含混牽強的言語,搪塞應付他人。
錯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語文中,將整齊勻稱的句子,增加或減少字數,使的句子參差不齊。(註二)如:《戰國策‧齊策》:「齊人有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魚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