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5.79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溫和、和諧。如:「和穆」、「安穆」。《詩經.大雅.烝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宋.蘇軾〈和農〉詩:「獸蹤交締,鳥喙諧穆。」
如虎添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老虎長出翅膀。語本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兵機》:「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比喻強有力者又增添生力軍,使之更強。《醒世姻緣傳》第六三回:「那龍氏亦因沒了薛教授的禁持,信口的把個女兒教導,教得個女兒如虎添翼一般,那裡聽薛夫人的解。」也作「如虎傅翼」、「如虎得翼」、「如虎生翼」。
明察秋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婁是神話中黃帝時代的人,相傳他能夠把百步之外的野獸細毛看得根根分明,所以董無心說,像離婁這樣的人可說是視力極好了。孟子在諫梁惠王行仁義之道時,曾經借用離婁的視力,他說:「如果有人說,他的力量可以舉起百鈞(三十斤為一鈞)之物,卻舉不起一根羽毛;他的視力能夠看見野獸初生的細毛,卻看不見一堆木柴,請問大王您會相信他嗎?」梁惠王回答:「當然不會。」孟子於是又說道:「舉不起一根羽毛,或看不見一堆木柴,是因為不肯去做,而非做不到。現在人民生活困苦,朝不保夕,是因為大王您不肯行仁義之道,讓恩澤遍及百姓,而非大王您做不到啊!」後來「明察秋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能洞察一切,能看到極細微的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體名。以表達規性質為主題。《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贊曰》:「箴莫善於虞箴,作州箴。」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針石也。」
規戒、諫。《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父慈而教,子孝而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只。宋.蘇軾〈虞美人.持杯遙天邊月〉詞:「持杯復更花枝,且願花枝常在莫披離。」《水滸傳》第六五回:「我自要幹大事,那里且報小仇。」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齊國大臣孟嘗君到楚國為相,楚王送他象牙雕塑的床為見面禮,命登徒送去。登徒覺得象牙床太貴重,要是不小心弄壞了可賠不起,便央求孟嘗君的門人公孫戍想辦法阻止此事,事成後願以祖傳的寶劍做為答謝。公孫戍答應幫忙,便去見孟嘗君,他不要接受楚國的這個禮物,孟嘗君問他為什麼,他說:「您所到的小國,均敬仰您、信賴您,是聽聞您在齊國能解救民生貧困,使即將滅絕者得以存續。那些國家的傑出人士,都將國事囑託於您,是因為仰慕您的義氣與廉節。今天若接受楚國這個貴重的禮物,那麼其他您尚未造訪的國家要如何接待您呢?所以臣您不要接受這份厚禮。」孟嘗君聽了覺得有道理,立即接受他的建議。  公孫戍於是快步離去,但是還沒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置於句中,以調整音節語氣。如:「你再也休提。」元.蕭德祥《殺狗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隨,抵多少水盡也鵝飛。」
不容置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容許插嘴或批評。如:「他發表言論時,滔滔不絕,又不容置喙,誰能得了他?」
鶴立雞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的前面;後來,箭如雨般的射在稽紹身上,而稽紹終於傷重而死。稽紹身上的鮮血濺到了惠帝的衣服上,有人惠帝事後洗掉,惠帝卻捨不得。有人曾向司徒王戒形容稽紹殉難前的情形﹕【那天在人群中看到稽紹,他那雄偉英挺的樣子,就好像仙鶴立在雞群一樣。】王戒說﹕【你有沒有看過他的父親稽康呢!有其父必有其子啊!】這故事出自【世說新語】,而【鶴立雞群】便是從這個故事引申出來的。從此以後,凡是形容別人的外表出類拔萃,與眾不同;或讚揚別人的才學和品德;甚至稱讚別人工作的熱誠,都可以說他是【鶴立雞群】。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鶴行雞群 出類拔萃...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譏笑士人迂腐而不知變通。元.蕭德祥《殺狗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隋唐演義》第六回:「如遇患難,此輩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斃,何足為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