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1.73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握瑜懷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飽富學識、才能。《南史.卷五○.庾易傳》:「是以握瑜懷玉之士,瞻鄭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閩鄉而嘆息。」
下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得、忍心。宋.袁去華〈金蕉葉.行恩坐憶〉詞:「不覺長吁嘆息,便直恁下得!」《董西廂》卷五:「細覷了,這病體,好不忘,怎下得!多應是為我後恁地細思憶。」也作「下的」。
膽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中醫指虛煩不眠,意亂心跳,容易驚恐,多疑慮,常嘆息的症狀。
咨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形容嘆息聲。唐.韓愈〈嗟哉董生行〉:「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唐.白居易〈新樂府.五弦彈〉:「座中有一遠方士,唧唧咨咨聲不已。」
流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動的泉水。漢.楊脩〈答臨淄侯牋〉:「背山臨溪,流泉東逝。」晉.劉琨〈扶風歌〉:「據鞍長嘆息,淚下如流泉。」
仰天太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仰望著天空嘆息。《文選.江淹.恨賦》:「若夫明妃去時,仰天太息。」《文明小史》第四六回:「勞航芥仰天太息。少時風暴過了,天色漸漸晴明。」
咿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1)形容嘆息、吟詠聲。唐.韓愈〈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等三學士〉詩:「親逢道邊死,佇立久咿嚘。」(2)形容雞鳴聲。唐.柳宗元〈弔屈原文〉:「牝雞咿嚘兮,孤雄束咮。」(3)形容含糊不清的低語聲。唐.韓愈、孟郊、李翶〈遠遊聯句〉:「巴語相咿嚘,默誓去外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喑欭:嘆息。《廣韻.去聲.至韻》:「欭,喑欭,歎也。」
走頭沒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走投無路」之典源,提供參考。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1>。長吁2>,氣結成雲霧。行行裡著車轍把腿陷住,可又早閃了胯骨,怎當這頭直上急簌簌雨打,腳底下滑擦擦泥淤。 〔注解〕 (1) 酆都:俗傳為冥府所在,今四川省有酆都縣。 (2) 吁:音ㄒㄩ,嘆息
同歸於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