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2.97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走投沒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走投無路」之典源,提供參考。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1>。長吁2>,氣結成雲霧。行行裡著車轍把腿陷住,可又早閃了胯骨,怎當這頭直上急簌簌雨打,腳底下滑擦擦泥淤。 〔注解〕 (1) 酆都:俗傳為冥府所在,今四川省有酆都縣。 (2) 吁:音ㄒㄩ,嘆息
捷足先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準備謀反。然而當時劉邦的勢力已經成熟,接到密報後便親自帶兵平息了這場叛變。韓信被殺前,無限懊悔,他嘆息著說:「我真恨自己當初不採用蒯通的計謀。」劉邦得知此言,便派人把蒯通抓來,想殺了他,蒯通爭辯說:「秦失去了政權,各路豪傑群起而爭之,才能高、動作快的自然就能爭得天下。現在精銳盡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難不成您要把這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劉邦聽了這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放了他。蒯通對劉邦所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捷足先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動最快者先達到目的。
屈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含冤受屈而死。如:「這齣戲演到主角屈死時,臺下的觀眾不禁發出嘆息聲。」唐.胡曾〈殺子谷〉詩:「舉國賢良盡淚垂,扶蘇屈死樹邊時。至今谷口泉嗚咽,猶似秦人恨李斯。」
傍觀縮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章才華如此出色,反而不被重用;卻讓我們這些人,掌握了朝廷大權。」對於柳宗元一生懷才不遇,發出了沉重的嘆息。後來「袖手旁觀」這句成語就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置身事外,不予過問。
杜十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勳章等國內外大獎,詩創作包括《石頭因為悲傷而成為玉》、《新世界的零件》、《火的語言》、《愛撫》、《嘆息筆記》、《愛情筆記》、《地球筆記》及《人間筆記》109602143 李品嫻編輯
同歸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咄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嘆息聲。《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呂蒙傳》:「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
歎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嘆息。元.張養浩〈一枝花.用盡我套.尾聲〉:「青天多謝相扶助,赤子從今罷歎吁。」《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一三出》:「自從那日,打散鴛鴦侶,鎮長歎吁。」也作「歎嗟」。
握瑜懷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飽富學識、才能。《南史.卷五○.庾易傳》:「是以握瑜懷玉之士,瞻鄭邦而知退;章甫翠履之人,望閩鄉而嘆息。」
下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得、忍心。宋.袁去華〈金蕉葉.行恩坐憶〉詞:「不覺長吁嘆息,便直恁下得!」《董西廂》卷五:「細覷了,這病體,好不忘,怎下得!多應是為我後恁地細思憶。」也作「下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