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10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于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嘆息之辭。《史記.卷六一.伯夷傳》:「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紅顏命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嘆息美女的命運不佳。如:「醜婦有福,紅顏命薄。」也作「美人命薄」、「紅顏薄命」。
有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見識的人。《文選.桓溫.薦譙元彥表》:「斯有識之所悼心,大雅之所嘆息者也。」《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有識銜悲,行路掩泣。」
束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章才華如此出色,反而不被重用;卻讓我們這些人,掌握了朝廷大權。」對於柳宗元一生懷才不遇,發出了沉重的嘆息。後來「袖手旁觀」這句成語就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置身事外,不予過問。
衣冠濟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衣冠楚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衣冠楚楚」原作「衣裳楚楚」。《詩經》是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大抵收錄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思想和情感。〈蜉蝣〉一詩以有人以為是沒落士大夫的哀嘆,或嘆息人生短促的詩。詩中說到蜉蝣的翅膀薄又亮,真像鮮明的衣裳。可是生命朝生暮死,令我心很是傷悲,蜉蝣如此,我也是如此!我的人生歸處在何方啊!詩中以「衣裳楚楚」形容服裝整齊亮麗。後來「衣冠楚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男子服裝整齊出眾。因古代男子盛裝,必須戴冠的緣故。
疾者先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準備謀反。然而當時劉邦的勢力已經成熟,接到密報後便親自帶兵平息了這場叛變。韓信被殺前,無限懊悔,他嘆息著說:「我真恨自己當初不採用蒯通的計謀。」劉邦得知此言,便派人把蒯通抓來,想殺了他,蒯通爭辯說:「秦失去了政權,各路豪傑群起而爭之,才能高、動作快的自然就能爭得天下。現在精銳盡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難不成您要把這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劉邦聽了這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放了他。蒯通對劉邦所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捷足先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動最快者先達到目的。
望洋之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只見白浪濤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心裡覺得十分慚愧。他仰著頭嘆息說:「我本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現在看到大海這麼寬廣無盡,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實在是太狹小了!」後來,「望洋興嘆」這句成語就從「望洋向若而嘆」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力量不夠而感到無可奈何。後人也有望文生義,誤解「望洋興嘆」為對著大洋興嘆,此解不可取。
一貌傾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上嘆息曰:「善!世豈有此人乎?」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憐閔焉,圖畫其形於甘泉宮。
吁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傷嘆息。《大宋宣和遺事.利集》:「命伶人作樂,帝吁噓不能食。」
空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人居住、無物藏貯的房子。《文選.曹丕.燕歌行》:「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文選.陸機.擬古詩一二首.擬青青河畔草》:「空房來悲風,中夜起嘆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