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80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齊眾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注解〕 (1) 齊:位於今山東省北部。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2) 傅:教導。 (3) 楚: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咻:音ㄒ|ㄡ,喧囂、吵鬧。 (5) 日撻:每日鞭策。撻,音ㄊㄚˋ,用棍、鞭等拍打。
晦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線昏暗。《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大宗宣和遺事.元集》:「風光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也作「晦蒙」、「晦暝」。
置之高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束之高閣」。見「束之高閣」條。01.《西遊補》第一五回:「行者在山凹裡,見師父果然做了將軍,取經一事,置之高閣,心中大亂,無可奈何。」02.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卷六.練兵上》:「縱有黃帝握奇、太公陰符、孫吳心法、諸葛八陣,或置之高閣,或視為陳言。」
石城湯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詳。 (3) 嬰:圍繞。〔參考資料〕 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孫子》云:「金城湯池而無粟者,太公、墨翟,不能守之。」《孫子》有金城湯池之說,後人因此開地為池,以養魚鱉。
興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兵、帶兵出征。《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遂伐楚。楚成王興師問曰:『何故涉吾地?』」《三國演義》第七回:「便差黃蓋先來江邊,安排戰船,多裝軍器糧草,大船裝載戰馬,剋日興師。」
一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盲者不能見,雷電之聲,而聾人不能聞。夫為不知音者言,若語於瘖聾,何特蟬之不知重雪耶?夫以伊尹之智,太公之賢,而不能開辭於桀、紂,非說者非,聽者過也。是以荊和抱璞而泣血,曰:『安得良工而剖之!』屈原行吟澤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賢以自輔,任能以治國,然牽於流說,惑於道諛,是以賢聖蔽掩,而讒佞用事,以此亡國破家,而賢士饑於巖穴也。昔趙高無過人之志,而居萬人之位,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盡失其瑟,何膠柱之調也?」 〔注解〕 (1) 權衡:衡量、評估事物得失輕重。 (2) 睹:看見。 (3) 辰參之錯:參星在西方,辰星在東方,夜間此出彼滅,白天一同隱沒,不能並見。辰、參,星宿...
志同氣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志同道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志同道合」原作「道同志合」。《論衡》是漢代王充所作,〈逢遇〉篇主旨在說想要在政治上一帆風順,要有好時機,遇到一個提拔自己的人,才高行潔,不保證能夠當官。王充列舉虞舜、許由二人,都是唐堯時的聖人,但虞舜繼承帝統,許由卻遁入山林;太公、伯夷二人,都是周朝時的賢人,但太公受封,而伯夷卻餓死首陽山下。雖然都是聖者賢人,彼此理想、志趣一致,但是同中有異,合中有離,人的境遇不同,結果也就迥異,終究都是取決於出生能否逢時,所遇能否得人。後來「志同道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志趣和理想一致。出現「志同道合」的書證如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九.書.與呂...
豢虎貽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養虎遺患」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漢軍方圍鍾離眛於滎陽東,項王至,漢軍畏楚,盡走險阻。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遣陸賈說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漢1>欲西歸2>,張良3>、陳平4>說5>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6>兵罷7>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8>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自守。 〔注解...
風馳電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馳電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六韜》又稱《太公六韜》,相傳是西周時呂尚所著。呂尚,字子牙,本姓姜,周初賢臣。其先祖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呂尚年老隱居,周文王出獵時,相遇於渭水之濱,得到文王賞識,相談甚歡,文王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文王立呂尚為師,後呂尚佐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封於齊。《六韜》一書採用周武王與呂尚的對話形式寫成,分為六卷,內容主要為有關治國、治軍與戰爭的理論。在〈龍韜.王翼〉篇中,周武王問呂尚:王者之師應該有哪些輔佐人才?呂尚認為一支強大的軍隊,應該有七十二位優秀的幕僚,並就其職掌及能力一一回答。論及陣前奮勇殺敵的將領時,呂尚說:「一個...
有恃不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庫空虛,野地裡連青草也看不到,憑什麼不害怕?」展喜解釋說:「依仗先王之命。昔日我先祖周公和齊國先祖姜太公輔佐成王時,曾立下『世世子孫,無相害也。』的盟誓,並且保存在盟府裡。齊桓公在世時也盡力在協調解決諸侯間的問題,遵守盟約精神。您即位時,諸侯們都相信您也會遵守先王的盟約,由於我們相信您會信守互助不相攻的盟約,所以一點也不害怕。」齊孝公聽了以後便撤兵回國。後來「有恃無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有依靠而無所顧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