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取得。如:「他弄來一頂子。」《紅樓夢》第五九回:「只是要你們齊心打夥兒弄幾個錢回家受用,若不隨我,我也不管了。」
沐猴而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沐猴,即獼猴。猴子學人戴上子,雖外表裝扮得像人,卻少了人的本質。比喻人徒具衣冠而不脫粗鄙本性。也用以譏諷人虛有其表,沒有才能而竊據名位。《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伍被》:「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為漢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衣冠」、「沐猴冠冕」。
狗尾續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飾在官上的貂尾不夠用,便用狗尾代替。比喻任官太濫。語本《晉書.卷五九.趙王倫列傳》。後用「狗尾續貂」比喻事物以壞續好,前後不相稱。
班門弄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音ㄉㄢˋ,賦稅之單位。 (5) 廌冠銀章:指作官。王緯時任御史大夫兼鹽鐵轉運使。廌冠,御史官。廌,音ㄓˋ,古代傳說中的獨角獸,能分辨曲直,會用角觸理虧之人。銀章,官印。 (6) 榮映江湖:光彩照耀天下。江湖,四方之地。 (7) 予:我。另本作「余」。 (8) 卜氏之學:指子夏之詩學。卜氏,卜商(西元前507∼400),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為孔子弟子。擅長文學、孔門詩學,《魯詩》、《毛詩》及春秋《公》、《穀》二傳,皆傳自子夏。孔子歿後,子夏講學於西河,魏文侯師事之。 (9) 郢:音|ㄥˇ,指古代楚國郢都的巧匠,相傳他能將人鼻端如蠅翼般的白粉用斧頭削去,而絲毫不損傷鼻子。 故事...
趾高氣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醒世姻緣傳》第五一回:「他戴一頂絨,一頂狐狸皮套,一領插青布籃(藍)布裡棉道袍,一雙皂靴,撞了人,趾高氣揚,作揖拱手,絕無上下。」
張冠李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姓張的人的子誤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名實不符或弄錯事情、對象。清.孫承澤《天府廣記.卷三二.錦衣衛》:「彼卑官小卒,以衙門為活計,惟知嗜利,鮮有良心……甚至張冠李戴,增少為多,或久禁暗處,或苦打屈服。」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怒得頭髮直豎頂起子。形容盛怒的樣子。◎#語本《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 △「完璧歸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迎、逆。元.李文蔚《燕青博魚.楔子》:「則我這白氈半搶風。」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濟公傳》第一七三回:「我帶來三身官人的衣裳靴,你同你姐姐都換上,我也換上。濟公說了,見樓下旋風一起,你我就下樓逃走,這叫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縫合的地方。如:「衣縫」、「鞋縫」。《水滸傳》第二回:「頭戴遮塵暖,身穿直縫寬衫。」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