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90.9304 ms
共 13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李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顒(1627~1705)字中孚,清陝西盩厔人;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學者因而稱他為二曲先生。二曲一生倡導講學,與孫奇逢、黃宗羲並稱為清初三大儒。康熙四十二年(1703)帝西巡至關中,欲召見二曲,有所諮詢,二曲以死相拒,不肯往見,地方官以其著作進呈,帝親書「關中大儒」四字相贈,可見清廷對二曲之重視。
二曲幼時,其父李可從隨明軍進剿李自成,在河南襄城被圍,城破,可從被殺,二曲隨母在家鄉貧苦度日,常三餐不繼,家無寸土。母歿,二曲赴襄城尋其父遺骸,因年代相隔已久,無從尋覓,只能掘取義冢旁一塊泥土歸葬,時襄城守令感其孝,擬為其父立祠,並以同時死難者附之。造塚期間,二曲抽空應常州太守駱鍾... |
李登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登輝(1873~1947),字騰飛,福建省廈門縣人。幼年原僑居馬來西亞,後遷居美國,故自小學以至大學畢業,皆受美國之教育,大學畢業於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一九○五年,馬相伯率學生脫離上海震旦學院,創設復旦公學,自任校長。李氏返國,應聘任復旦公學教授兼教務長,他仿效美國最完備的高等學府,訂定了該校的教務規程。民國成立後,繼馬相伯任復旦公學校長。一九一七年,復旦公學改制為復旦大學,設文、理、法、商四學院。由於原校地狹小,乃積極覓尋新校地,規劃新的學校建築,並親赴南洋僑界募捐。一九二○年,返國後,即在江灣新校地動土興建新的學校建築。一九二四年,再前往南洋募捐。次年歸國,繼...
|
李小緣(1897-195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小緣,中國現代圖書館學家和目錄學家,我國近代圖書館事業奠基人之一。原名國棟,江蘇南京人。1920年畢業於金陵大學文理科。1921-1924年留學美國,獲紐約州立圖書館學校圖書館學學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學位。1925年回國在金陵大學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大學圖書館學系,1927年任系主任及圖書館館長,次年參與籌備中華圖書館協會,並任執行委員,此後歷任東北大學圖書館主任,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和所長,並兼史學部主任。抗日戰爭勝利後復任金陵大學圖書館館長。1949年後任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1956年曾受高等教育部委託主持全國高校系統圖書館會議,曾任中國...
|
紅肉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子的品種之一。在臺灣的李子當中,是最大型的品種,盛產季節在五、六月間,成熟後,果皮呈紫紅色,果肉為深紅色,皮薄肉厚,並帶有微微的酸味。
|
寧靜的村落(李梅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李百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李百藥(565年-648年),字重規,唐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簡介=百藥父親李德林是北齊的史臣,參與撰「國史」;後來也是隋朝名臣,奉詔繼續撰《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唐朝以後,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百藥先後於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和三年(629)兩次奉詔繼續完成父撰遺稿,並參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編年體《齊志》。《齊書》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
|
李陽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13?~785?)字少溫,趙郡(今河北省趙縣)人。唐代書法家。乾元時為縉雲令,官至將作監,韓愈稱之「李監」。善篆書,運筆圓勁,線條流動。其碑刻有〈怡亭銘〉、〈般若臺題名〉等。
|
道傍苦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長在道路旁邊的李子,因為苦澀而無人要採摘。典出《晉書.卷四三.王戎傳》。後引申為人所棄。《幼學瓊林.卷四.花木類》:「道傍苦李,為人所棄。」
|
潛園懷古(李澤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張王李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不重要的人物。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七:「俚語有『張王李趙』之語,猶言是何等人,無足掛齒牙之意也。」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