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8.98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民不堪命,民生凋敝,民窮財盡,生靈塗炭反義:四海昇平,民康物阜,安居樂業,家給人足,國泰民安,豐衣足食辨似: 「民不聊生」及「生靈塗炭」都有人民生活困苦的意思。 「民不聊生」側重於生計的困頓;「生靈塗炭」則側重於所處的境遇,可用於受災或暴政統治等狀況。 民不聊生 生靈塗炭 辨似例句 ○ ㄨ 非洲些地區長期乾旱,導致~,亟待世界各國同施援手。 ㄨ ○ 我們希望最好不再有戰爭,以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表示範圍或方面。如:「路上」、「世上」、「文學上」、「感情上」、「公堂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些有規則的自然現象。[例]天文、水文、地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一)日、天。如:「元旦」、「旦旦」、「一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八拜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四折:「自家鄭恩,官封汝南王之職,便是幼年間與今上聖人為八拜之交,患難相同,鎗刀不避。」
薰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一種思想、品行、習慣等所濡染而漸趨同化。《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列傳一.程頤》:「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薰陶成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遇上、碰上種狀況。[例]逢年過節、逢凶化吉
2.遇見人。[例]久別重逢、萍水相逢
舉一反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論語.述而》篇中,孔子曾說過他教導學生的方法,十分重視求知動機和啟發,他要學生主動地去思辨事理,而不只是被動地依循或死記。他說:「我教導學生時,他如果不對道理先去思考,想求明白而仍有所疑惑時,我是不會去開導他。如果他不是已經經過思慮,只因困在個關鍵處,想說卻說不出來時,我是不會去啟發他。如果我舉一個四方形的東西為例子,我已經提示他一個角,而他卻還不能推想到其他三個角,我就不再教導他了。」在這段話中,孔子強調了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缺少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人,他只能一味接受別人的說法,卻無法去自我推論,所得到的知識也就不夠紮實了。所以一位好老師,他會注重啟發式的教育,讓學生不但能主動去...
赤子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黃尊素〈上鄒南臯先生書〉:「以疏迂之質,僅留赤子之心,不顧世有周旋,眼有青白,亦豈能浮沉善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