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謀深慮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秦以區區之地,千乘之權,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殽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注解〕 (1) 鉏櫌棘矜:音ㄔㄨˊ |ㄡ ㄐ|ˊ ㄑ|ㄣˊ,分別指兩種農具與兩種武器。鉏,翻土、除草的農具。櫌,用來鏟平田地或擊碎石塊的農具。棘,長柄,頂端有直刃,兩旁各具橫刀,可直刺或橫擊的兵器。通「戟」。矜,矛或戟的木柄。 (2) 錟:音ㄒ|ㄢ,鋒利。 (3) 句戟長鎩:音ㄍㄡ ㄐ|ˇ ㄔㄤˊ ㄕㄚ,為兩種兵器。句戟為戟刃尖端有鉤的兵器,長鎩為長矛。戟,戈和矛的合體,兼有勾、啄、撞、刺四種功能。裝於木柄或竹柄上。出現於商、周,盛行於...
魂不著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形容這種情形。在所引典源中,提到有位婦人久病不癒,徐嗣伯診斷之後,研判這是一種叫做「尸注」的病,用死人的枕頭煮水服用就可以痊癒。後來王晏知道這件事,就問徐嗣伯原因。徐嗣伯回答︰「尸注這種病是因為被鬼氣纏身,用死人枕煮藥服用,鬼氣就會散去,不會再附於人的身上。」這裡的「魂氣」是指外來的鬼氣,而非指人自身的魂魄。後來「魂不附體」這句成語就由這裡演變而出,而「魂」卻轉移為人自己的魂魄。自己的魂魄不附在自己身上,極度驚嚇所致。因此,「魂不附體」就用以形容驚嚇過度而心不能自主。
清平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平盛世。《平妖傳》第二十四回:「清平世界,蕩蕩乾坤,逼死人命,你卻要脫身。」《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清平世界,蕩蕩乾坤,把彈子打瞎人的眼睛,卻來這店裡坐的安穩!」
死有餘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死有餘辜」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路溫舒》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者不可復屬。《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敺,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此仁聖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勝痛,則飾辭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內之。蓋奏1>當之成,雖咎繇2>聽之,猶以為死有餘辜3>。何則?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專為深刻,殘...
骨灰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放死人火化後骨灰的罈子。
白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人的骨頭。《國語.吳語》:「君王之於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唐.杜甫〈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迴喪起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坐著,調理身體的陰陽之氣。之後再連續服藥二十天,太子就完全康復了。經歷這件事情,所有人都說扁鵲能讓死人復生,但扁鵲卻說:「不是我能讓死人復生,是這人還有機會存活,而我能將他救回而已。」後來「起死回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醫術高明。亦用於比喻毫無希望的情勢扭轉過來。
未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沒結束。如:「這件糾紛纏訟至今未了,真煩死人。」《儒林外史》第一回:「話猶未了,忽然起一陣怪風,刮的樹木都颼颼的響。」《老殘遊記》第一七回:「宮保只有派白太尊覆審的話,並沒有叫閣下回省的示諭,此案未了,斷不能走。」
行屍視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中道病故。 (2) 負笈:背著書箱,比喻出外求學。笈,音ㄐ|ˊ,書箱。 (3) 尸:同「屍」,死人的軀體。
含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含於死人口中的米貝。見《儀禮.士喪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